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医疗健康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专刊
标题导航
对“农民放电影”不应简单叫停
图片新闻
跳出病理思维看网瘾
学校装空气净化器,要有科学精神
权大于法 让法治社会蒙羞
“指令性捐赠”为何老不落幕
西安市户县粮油购销总公司草堂粮站整体资产处置公告
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令性捐赠”为何老不落幕
据媒体报道,日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有企业曝出镇政府通知捐款的红头文件。在这份强调以指令性捐款为主的文件中,列出了以镇领导为负责人的捐款计划表,其中涉及政府机关、派出所、村委会、镇企业在内的50余家单位,捐款计划在1000元到2万元不等,总额27.8万元。
虽然没有机构统计过之前出现过多少次红头文件要求捐款的案例,但从公开报道来看,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当这种现象见诸报端,舆论都会集中“炮轰”,但有些地方似乎没有把舆论监督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公益捐赠的核心是“自愿”、“无偿”。尽管在这种红头文件中也有“自愿捐赠”之类的表述,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愿捐赠”是客套话、是幌子,实际上还是指令性捐赠。不信?你自愿不捐试试?尽管当地有关方面表态称,绝不会找不捐款者的麻烦。但聪明的人都知道,现在不找你麻烦但给你记着这笔账,在你求领导办事的时候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所以经济再困难,恐怕也要按文件要求捐赠。窃以为,“指令性捐赠”之所以老不落幕,首先就是因为权力任性。无论是“公函求情”、还是“文件逼捐”等,本质上都是掌握决策权的有关领导太过任性。
红头文件代表着权力、代表着形象。因此,有必要把“红头文件”、“任性权力”彻底关进法律法规的笼子,凡违规者必须严肃追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和干部职工的权益,才能避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受到某些伤害。
张海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