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高标准稻田幼秧长势喜人
新修的田间渠道
苹果大丰收
标准化栽植的苹果树
产业化项目扶持的苹果储藏库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富县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题记
这里,满眼是希望的田野。这里,是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富县,这片红色的土地,厚重而又淳朴。富县,古称鄜州,不仅地域辽阔,而且气候适宜、农业资源富集,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美称。近年来,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
精准发力建良田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整镇推进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号角在富县吹响,犹如甘霖,滋润着干渴的土地。基于多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的实践,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彻底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坚持规模开发,连片治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决策者们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决定在县域内葫芦河流域的直罗、张村驿、张家湾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富县县政府、农发办按照“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综合示范”的指导原则,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始终坚持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一手抓进度,一手抓质量,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地实施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积极推行项目实施监理制,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工地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制;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近年来,先后在张村驿、直罗等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36个行政村,6451户,2.9万人,完成项目总投资6933万元。改良土壤5万亩,平整土地0.25万亩;维修改建拦河坝6座,新打机电井2眼,修复配套18眼,输变电线路配套2.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8.4公里,维修衬砌渠道34公里,埋设管道4.9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78处,新修倒虹2座,新建生产桥8座,营造防护林0.35万亩;新修混凝土干道46公里;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8万人次,示范推广新型农机具共计29台套。连片建成了高标准农田5万亩,整合其他涉农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
一路前行一路景,一路开发一路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机具进不了田,农产品出不了地”的历史。项目区呈现出“小块并大块,小田变大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实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倾力打造米粮川
200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富县落户后,富县县政府紧抓这一历史机遇,结合项目建设,顺势而上,决定在县域葫芦河流域的张村驿、直罗、张家湾镇再现“塞上小江南”的美景,倾力打造以“直罗贡米”为品牌的米粮川。
为了实现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目标,富县县政府在找准川道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之后,针对性地建立了分时段、分梯次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探索出符合张村驿、直罗、张家湾镇镇情的“渠路配套、路渠为主”的田园化综合开发模式,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桥、涵、闸、站相配套,机械下田能操作”的高产高效整镇连片现代水稻基地。
近年来,富县县政府投入项目资金4160万元,积极实施平整土地、填土压沙、测土配肥改良土壤、新修坝、渠、路、桥、营造防护林、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等子项目,先后平整土地0.1万亩;改良土壤3万亩;改建拦河坝6座,开挖疏浚渠道12.4公里,衬砌渠道23.2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20处,新修生产桥4座,混凝土干道22公里;营造防护林0.21万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000人次,示范推广0.6万亩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项目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项目区农作物灌溉面积增加,灌溉能力提高;配套农机具使农民劳作强度降低,务农积极性增强;混凝土干道延伸了机械作业面积,硬化美化了村庄道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群众收入明显提高,项目区玉米单产提高到750公斤,年增产352万公斤;新增耕地300亩,增加水浇地1000亩,稻田面积扩大,单产增加,年增产66万公斤,年增加产值396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项目实施使粮食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项目区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和组织对农民的培训,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项目带动兴产业 为了缩小县域内川塬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实现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目的,富县县政府、农发办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资金帮扶等措施,充分开发川道地区土地资源,在川道地区大力发展苹果、蔬菜、烟叶、养殖产业,形成了多措并举、果菜烟畜富民的产业格局,使县域川道地区的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实惠。
富县地域辽阔,四季分明,境内川道地区淡水、森林、牧草等农业资源富集,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县政府、县农发办抢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历史机遇,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帮扶等措施,在川道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近年来,发展5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大户91户、10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4个、10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大户51户,累计养猪10万头、养鸡21万只。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漫步在富县高标准农田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的机耕路,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农田,到处散发着现代农业气息。项目区的农民告诉笔者:“农业综合开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路好走了,地好种了,浇水方便了,产量也提高了,老百姓真高兴!”
在谈及项目的高效实施时,农发办主任石富明说:“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农民群众的事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基础,我们为‘三农’服务,要把农综开发工作做成良心工程、百姓工程、放心工程。”
农综开发,利国利民;现代农业,任重道远。富县农发办心系群众,情牵农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大规模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走具有富县特色的新路子。在新的征程中,为建设和谐富县、美丽富县、富裕富县必将开启华彩未来,谱写新的篇章。
惠志文 常永航 李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