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喜庆十一艺节
第06版:传承长征精神 讲述延安故事
第07版:评论
第08版:看天下
标题导航
喜看延安新变化
旅游业和教育事业办出了宜川特色
升级“祭祖游”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苹果产业成了富民强县产业
水韵江南 七彩富县
生态旅游助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陵篇
升级“祭祖游”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一场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享誉海内外,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绕、顶礼膜拜。黄帝陵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近年来,“寻根祭祖游”持续升温,而黄陵县并没有停下脚步。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黄陵开始布局旅游产业全域化,以接轨大旅游时代的到来。
“旅游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黄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介绍,黄陵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交通条件便利,县内5A级景区黄帝陵、4A级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万安禅院,以及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等景区景点、历史遗迹和黄帝陵祭典、黄陵面花、剪纸、熏画、抬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些独特的优势为黄陵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面对旅游的全景化、全业化,“黄陵将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立足‘一核两带四区域’旅游布局,加快实施黄帝文化园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十公里花海·万亩薰衣草庄园、秦直道古城等重点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品、业态、营销、服务全方位升级,突出打好寻根祭祖游、休闲养生游、观光体验游、现代工业游四大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亿元。”黄陵县长高勇介绍,黄陵的做法就是全景式打造,坚持城乡一体、景城一体,把全县按景区打造、县城和镇村按景点管理,做优旅游城市,做精旅游景区,做美旅游乡村,让城市、乡村、田园、景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产业发展,依托“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放大旅游综合效应;全方位服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执法监管机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综合性智慧旅游平台,营造畅通、干净、便利、安全的旅游环境;全社会参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引导群众围绕“全域旅游”,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餐饮服务业、手工业、运输业、文化休闲业等旅游延伸产业,使旅游成果更加惠民利民。
“游客喜欢什么我们就谋划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游客反对什么我们就改正什么。”高勇认为,对旅游产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全面提升旅游的品质和品位,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要素,加强宣传营销,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真正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
全域旅游的号角已经吹响,独具特色的黄陵旅游释放着新的活力、魅力和吸引力,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融合、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后劲十足,一个“多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