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榆阳区牛家梁镇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倍显活力
文章字数:1,18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推行“党委谋划+支部牵头+合作社落实+群众参与”发展模式,依托政策扶持,推动资源共用、人才共育、品牌共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积极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起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产业根基。
  走进牛家梁镇大伙场村,连片的白葱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白葱特有的辛香,一垄垄白葱笔直挺立、青白分明、长势喜人。不远处,白葱收割机正轰鸣作业,一排排葱白饱满、粗细匀称的白葱被连根拔起,现场10余名村民紧跟收割机,熟练有序地进行收葱、捆绑、运输。在加工车间,村民们将刚刚收回来的白葱进行去叶、套袋等工序处理,这些新鲜优质的白葱即将发往市区。
  “我今年租种了150亩地,春季种了100亩胡萝卜,7月20日全部收完以后又种了大白菜和莲花菜,一亩莲花菜可产八千多斤,大白菜亩产能达到一万四千多斤。还有50亩种了白葱。今年是第一年试种,目前已经开始采收,产量能达到每亩地两万斤,一斤能卖0.8元。”种植户姚广云说。
  在转龙湾鸵鸟养殖基地,只见一只只体型健硕的鸵鸟或悠闲踱步,或欢快奔跑,憨态可掬。它们迈着有力的“大长腿”穿梭其间,时而低头啄食,时而伸长脖子好奇地打量周围,模样十分可爱。据了解,鸵鸟具有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肉质鲜嫩的特点,且养殖方式相对粗放、便于管理。其鸵鸟蛋、鸵鸟肉、鸵鸟毛等产品均能推向市场,形成了多元化收益渠道,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也为当地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转龙湾村从2022年开始引进鸵鸟,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30%,部分村民以资金入股70%的方式建成鸵鸟基地,当时引进100多只,逐渐扩大规模,现在有400多只,去年一共收入二三十万,全部用于后期鸵鸟基地的建设和引进新品种,以后准备进行精细化饲养,争取让产出更高,两到三年之内能给村民分红。”牛家梁镇转龙湾村会计李彦飞说。
  近年来,牛家梁镇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积极引导特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如今,在牛家梁镇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各类多样化的特色产业焕发勃勃生机,这些“特而优”的产业,正不断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越鼓越实,更让家乡的田野充满无限希望。
  “牛家梁镇是一个种植和养殖大镇,现在逐渐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下一步,我镇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精准把控种植品种,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链条管理,同时扩大特色养殖业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精细化管理,提高特色种养殖业质量和产量,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牛家梁镇农牧综合服务站站长张建军说。 本报记者 侯红雷
发布日期: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