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晶枣“出海”东南亚 小红枣撑起村民致富伞
文章字数:456
金秋时节,红枣飘香。近日,记者走进神木市万镇镇高家川村的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忙着筛选、分拣、包装紫晶枣,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前红枣卖原果,一斤顶多八毛,今年我们把枣卖给加工厂做紫晶枣,一斤能拿到1块2左右,现在经营枣更有干劲了。”农户高孝林开心地说。
从“卖原果”到“卖加工品”,变化的背后,是万镇镇依托紫晶枣加工项目搭建的产业增收链。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加工车间,年加工红枣能力达400多万斤,不仅彻底解决了过去红枣“丰收不增收”的销路难题,还就近吸纳了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
“我们的紫晶枣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紫晶枣今年总产量预计能突破200多万斤,而且我们坚持‘变废为宝’,每年回收利用枣枝超500吨,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神木市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任炳华说。
一颗小红枣,激活大产业。如今在万镇镇,紫晶枣加工项目不仅让红枣有了稳定销路、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更通过出口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让陕北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通讯员 刘毛毛 邓浩
“以前红枣卖原果,一斤顶多八毛,今年我们把枣卖给加工厂做紫晶枣,一斤能拿到1块2左右,现在经营枣更有干劲了。”农户高孝林开心地说。
从“卖原果”到“卖加工品”,变化的背后,是万镇镇依托紫晶枣加工项目搭建的产业增收链。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加工车间,年加工红枣能力达400多万斤,不仅彻底解决了过去红枣“丰收不增收”的销路难题,还就近吸纳了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
“我们的紫晶枣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紫晶枣今年总产量预计能突破200多万斤,而且我们坚持‘变废为宝’,每年回收利用枣枝超500吨,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神木市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任炳华说。
一颗小红枣,激活大产业。如今在万镇镇,紫晶枣加工项目不仅让红枣有了稳定销路、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更通过出口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让陕北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通讯员 刘毛毛 邓浩
发布日期: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