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边:以“有所为”增色“银发美”
文章字数:1,303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调解,我这个赔偿款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日前,在定边县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调解室里,一场劳动争议调解刚刚圆满结束。来自四川凉山的务工人员乃古此拉握着退休法官李占强的手连连道谢。
在这些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银发志愿者中,有从事法官三十余载的老法官,有从教四十载的退休教师,也有从医半生的老专家。他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们选择穿上红马甲,继续活跃在调解室、社区、学校,用专业和热忱守护着这座县城的人间烟火。
今年65岁的李占强,退休前曾是定边县人民法院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如今,他不改初心,依旧活跃在法律服务一线。每当群众遇到矛盾纠纷,他便与志愿者服务队的其他成员一起主动上门,实地走访了解情况,细致搜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多年积累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推动问题有效化解。
“从事法律工作这么多年,最看不得老百姓为纠纷犯难。”刚结束调解的李占强一边整理案卷一边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帮大家解决问题,心里特别踏实。”
自2004年成立以来,定边县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已从最初仅2人的小队伍,发展成如今拥有200余人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他们不仅在定边县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设立固定调解点,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法律咨询、健康义诊、教育辅导等志愿服务。
在白泥井镇中心广场,退休30余年的医生王茂林正忙着为村民测量血压。“王大夫,我这两天头晕得厉害,您给看看?”70岁的高士英走过来。王茂林仔细询问症状后叮嘱道:“您这血压有点高,明天一定要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更好发挥退休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定边县离退休干部党委还根据退休老干部的原有职业和特长,仔细分类建档,分别组建了“建言献策”“健康义诊”“法律宣讲”“红色故事宣讲”以及“社区志愿服务”五个特色小分队,每个分队都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流程,确保志愿服务有序、高效、可信。
“许多老同志刚退休时都很不适应,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大家又找到了用武之地。”定边县离退休干部党委副书记马建国表示,“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既满足了老同志继续奉献社会的愿望,又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力量,实现了双赢。”
“我们的服务安排非常灵活,坚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马建国说,“如果社区有需求,社区服务小队就立即前往,协助调解邻里矛盾;如果老同志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有好的意见,我们也会及时整理反映。”
截至目前,老干部志愿者们已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60余起,成功化解矛盾150余起,服务群众超过1000人次。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也树立了“老有所为”的良好社会榜样。
面对未来,定边县离退休干部党委已有清晰规划,一方面,将继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积极吸引更多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退休干部加入进来;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计划在网络安全、防金融诈骗等新兴领域吸纳专业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还将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持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让这份珍贵的‘银发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温暖的光芒。”马建国说。
通讯员 卢云云 陈勇 拓峰跃
发布日期: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