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加强物业党建联建 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章字数:789
近年来,安康市住建局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实现物业服务水平与基层治理能力双效提升。
强化组织覆盖,筑牢治理根基。推动小区党组织和业主组织“两个全覆盖”,完善“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目前中心城区500户以上小区已建党支部45个,培育党员楼栋长、网格员1100余名。推进物业企业党建,通过“三个一”措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名。建立业委会候选人联审机制,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推动成立物管会。目前业主组织组建率达61%,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常态长效。建立社区、业委会、党支部、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健全协商议事、决策、公开、调解、党建联建五项制度,已协商解决重大问题74个,调处矛盾近500起。创新“安宜物业星级小区”评价,首批评定24个星级小区,实行信用激励和动态管理。每半年开展物业服务质量“双评议”,结果纳入企业信用档案。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各方责任。构建“2+X”制度体系,出台物业企业党建指引、公共收益管理细则、业委会履职指引等配套制度,将物业党建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聚焦服务提质,响应群众关切。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推广“安宜物业135平台”,累计处理业主诉求2700余件,办结率94%。线下设立“每月协商议事日”,化解矛盾320余起。开展“物业开放日”“党员志愿服务周”等活动360余场,设立“红色驿站”35个,推动物业与养老、家政等服务融合。物业投诉同比下降19%,群众满意度升至8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严格执行物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红黑榜”制度,今年5家企业被列入“黑榜”,3家被清退。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15家优秀企业给予扶持,对8家较差企业进行约谈。开展专项整治,排查小区549个次,发现问题213个,整改197个,规范公共收益5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陈涛
强化组织覆盖,筑牢治理根基。推动小区党组织和业主组织“两个全覆盖”,完善“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目前中心城区500户以上小区已建党支部45个,培育党员楼栋长、网格员1100余名。推进物业企业党建,通过“三个一”措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名。建立业委会候选人联审机制,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推动成立物管会。目前业主组织组建率达61%,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常态长效。建立社区、业委会、党支部、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健全协商议事、决策、公开、调解、党建联建五项制度,已协商解决重大问题74个,调处矛盾近500起。创新“安宜物业星级小区”评价,首批评定24个星级小区,实行信用激励和动态管理。每半年开展物业服务质量“双评议”,结果纳入企业信用档案。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各方责任。构建“2+X”制度体系,出台物业企业党建指引、公共收益管理细则、业委会履职指引等配套制度,将物业党建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聚焦服务提质,响应群众关切。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推广“安宜物业135平台”,累计处理业主诉求2700余件,办结率94%。线下设立“每月协商议事日”,化解矛盾320余起。开展“物业开放日”“党员志愿服务周”等活动360余场,设立“红色驿站”35个,推动物业与养老、家政等服务融合。物业投诉同比下降19%,群众满意度升至8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严格执行物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红黑榜”制度,今年5家企业被列入“黑榜”,3家被清退。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15家优秀企业给予扶持,对8家较差企业进行约谈。开展专项整治,排查小区549个次,发现问题213个,整改197个,规范公共收益5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陈涛
发布日期: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