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渭南召开健康渭南建设新闻发布会
全力推进健康建设 提升群众健康福祉
文章字数:1,736
  近日,渭南市召开健康渭南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秦智出席会议,全面介绍了渭南市在健康建设领域的重要举措与显著成效。
  秦智表示,近年来,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基本形成,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健康根基。
  在健康渭南建设推进过程中,渭南市成绩斐然。在健康服务供给方面,该市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速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3906家,实有床位数36008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分别达2.83人和3.54人,服务可及性大幅提高。通过创新开展渭南“健康达人”评选、举办“健康渭南 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推进健康教育“六进”行动等,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阳光成长”“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00余场次,还大力打造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元素已成为该市亮眼标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33%,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普及。
  卫生健康服务优化方面同样成果显著。渭南市创新校市合作模式,渭南市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儿科专家工作站,成立国家级小儿五官科诊疗中心,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北京儿童医院同质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优质诊疗服务。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上,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建立“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机制,出台《渭南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行动方案》,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个、覆盖170个分院,心电“一张网”覆盖56%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速。市县两级疾控、监督机构完成重组合并,疾控体系职能优化成效显著。该市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市7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派驻专职疾控监督员,4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安装运行,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常态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修订)《渭南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渭南市防汛卫生应急预案》等27个文件,建立市级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新建35支卫生应急队伍。今年以来,已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聚集性疫情19起,圆满完成54起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渭南市加快培育优质医疗资源,扎实推进市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步提升,该市着眼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健康服务,新改建乡镇卫生院47所、村卫生室289个,实现县镇村标准化医疗机构全覆盖;聚力实施县以下定向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和“县管镇聘村用”政策,招录的1483名卫生健康人才已全部下沉到县镇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同步推进,全市8个县(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选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32个,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活动540余场次,受益群众12.6万人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195个,均按标准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245个,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比例达80%,较好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此外,渭南市突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23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达93.3%。在妇幼健康服务方面,成立渭南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2024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1.79%,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6.54%,为6.3万名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
  下一步,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将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强化预防为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深化“三医”协同,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分类施策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四是科学规划布局,夯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撑,持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为不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便利性,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推动健康渭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乔刚
发布日期: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