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小公约”撬动“大文明” 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
文章字数:872
  “以前村里偶有乱堆乱放、邻里纠纷的情况,现在有了村规民约‘管着’,大家都自觉多了,村容村貌和风气越来越好!”近日,家住岐山县蔡家坡镇赵家村村民王大爷指着干净整洁的村道,对村规民约连连称赞。今年以来,蔡家坡镇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从“制定”“落实”“执行”三端发力,让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变为“行动自觉”,为乡村文明新风注入强劲动力。
  广纳民意“共制定”,让公约“接地气、聚民心”。“村规民约不能由村干部‘一言堂’,得让村民自己说了算才管用。”岐星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为确保公约贴合实际需求,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村民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红白喜事等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最终公布的村规民约,将“门前三包”“厚养薄葬”“婚事新办”“禁止秸秆焚烧”等内容全部纳入,真正实现“群众事、群众定”。
  多元载体“抓落实”,让新风“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光有公约还不够,得让大家愿意学、记得住、照着做。”为让村规民约从“纸上”落到“实处”,水寨村搭建多维度宣传落实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公约宣讲会”“文明家庭故事会”,邀请村民分享身边事;在村内主干道设置“文明新风宣传墙”,将村规民约条款逐条解读;组建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文明劝导队”,常态化开展巡逻引导,对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及时提醒纠正。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让村规民约深深扎根村民心中。
  健全机制“强执行”,让公约“有刚性、能长效”。执行有力,方能常态长效。为避免村规民约“形同虚设”,蔡家坡镇鼓励各村建立“监督+奖惩”双重执行机制,确保公约刚性落地。一方面,成立由村民代表、乡贤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民遵守公约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另一方面,明确奖惩标准,将村民执行情况与“积分超市”兑换、优秀评选等挂钩,对模范遵守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拒不执行者通过“黑榜”公示、约谈教育等方式督促纠正。
  下一步,蔡家坡镇将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内容,创新落实举措,引导村民把村规民约融入日常、化为自觉,让“小公约”持续释放“大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本报记者 杨东世 通讯员 杨佩岚
发布日期: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