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今年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并首次出口国外
文章字数:859
今年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 任小杰 摄

  秋风送爽,蟹肥膏黄。近日,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早早“爬”上食客餐桌。当天上午10点,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900只大闸蟹“坐”上专车,出口泰国,这也是黄河口大闸蟹第一次走出国门。
  位于北纬37°的黄河三角洲,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成为养殖大闸蟹的理想之地。黄河口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它们性腺发育更早,能比南方蟹提前15-20天上市,赶在中秋、国庆双节之前就能供应市场。
  “现在二两半的母蟹,一斤就能卖到100元左右,等到节前那几天,市场更紧俏。”惠泽公司总经理王英泽说,今年公司养殖了6300亩大闸蟹,预计产量将达到160余万斤,再创新高。
  养好这些蟹可不简单。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王新军说,黄河口大闸蟹是典型的洄游生物,一生要经历22次蜕壳才能成熟,从选苗到喂养,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走在惠泽公司的养殖基地,一眼望去,整整齐齐的标准化蟹塘映着阳光,捕捞船轻轻划过水面,拉起一笼笼肥蟹。“改造后的蟹塘统一标准,一个30亩,螃蟹住得舒服,长得好。”惠泽公司生产负责人赵金山说。
  水是养蟹的命根子。高效利用水资
  源,成为关乎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以往大闸蟹养殖每亩需水量高达1000立方米,养殖过程中废水含有残饵、粪便等污染物,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企业承受着高昂成本和环保压力。
  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发展,也让大闸蟹产业迈上新台阶。以东营市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每亩投放约1500只蟹苗,平均每只能长到3.5两,亩产高达260斤,算下来一亩地能卖1.5万元!“种好草、选好苗、调好水、喂好料,这四个环节一个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蟹肉才鲜甜。”恒盛农业董事长李建辉说。
  产业兴旺,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大闸蟹进入销售旺季后,专业的捆蟹工需求大增,将有近六千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我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现在村里有了蟹合作社,绑绑蟹、包装箱子,一年能挣好几万!”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兆丰村村民牛传花说。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蟹农人均收入更是高达7.6万元。 杨珂 李广寅
 
发布日期: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