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边:黄土高原上的“风光”密码
文章字数:1,424

陕西榆林市定边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这里年平均风速达每秒6米,年有效风时超过4000小时,3000多平方公里的可利用面积使其成为陕西风力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正是依托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定边县锚定“双碳”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日前,走进定边150MW风电项目现场,30台单机容量5MW的巨型风机如钢铁巨人般巍然矗立,巨大的叶片在蓝天白云下缓缓转动,每一次旋转都在为千家万户输送着清洁电力。
“这是定边地区目前已建成的最大容量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150MW,预计年发电量能达到3.4亿千瓦时。”湖北新能源定边远定吉祥风电场副场长闫萧宇介绍道,“这些绿色电能等效于每年可以节约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节约标准煤11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定边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也是当地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生动写照。
定边县的新能源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风光互补”特色。当云层遮蔽阳光,风机加速转动;晴空万里时,光伏板静默蓄能。这种智慧协同的运行模式,确保了绿色电力的稳定输出,也展现了当地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的创新思维。“为了打破‘一油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局面,我们重点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加速新能源布局。”定边县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博宇说。
自2011年陕西首座风电场——素有“陕西第一塔”之称的国电繁食沟100MW风电场在定边县建成以来,全国首个分散式风电示范项目华能新能源狼儿沟9MW分散式风电、全县首个大型双面组件光伏项目华能陕西60MW风光互补项目等也相继落地。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定边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开了崭新局面。
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定边县深刻认识到,单纯发展发电端远远不够,必须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为此,当地创新采用“以资源换项目”的发展策略,成功引进了中材叶片、陕建风机塔筒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从发电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陕西正信铝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光伏工业铝型材生产车间里,轧机的轰鸣声中,铝棒被压延成精致的铝型材,这些产品将成为太阳能光伏板的重要组件。
“我们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板边框和其他工业铝材产品。”公司副总经理胡继文介绍,“今年以来我们承接了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国的贸易订单,目前正在执行一个出口印度的1000万美元外贸订单。截至今年7月份,累计实现销售额约1.8亿元。”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不仅延伸了新能源产业链,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多年持续布局和精心培育,定边县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发电、装备制造等较为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获得省市批复和列入计划的风光发电项目达111个,总规模758万千瓦,总投资超6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50万千瓦,年输送绿色电能约1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容量位居全省第一。这些清洁能源每年可替代标准煤数百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百万吨,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定边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定边县已经绘就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蓝图。“期间,我们将重点围绕风、光、储打造上下游产业集群。”陈博宇充满信心地表示,“争取在‘十五五’末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绿电输送基地,建成陕西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发电基地。”
从“一油独大”到“风光无限”,定边县正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以绿色发展为笔,以创新驱动为墨,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篇章。
通讯员 卢云云 屈艺珍
发布日期: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