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9月施行
文章字数:771
本报讯(记者 陈涛)记者从8月28日安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安康的劳动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新阶段。
《条例》共七章四十条,包括总则、家庭养成、学校培育、社会支持、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及附则。
《条例》结合安康实际,从四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特点。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条例》清晰划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方职责,形成“家庭基础、学校主导、社会支持、政府保障”的联动体系。突出实践导向与特色发展,《条例》立足安康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鼓励开发家务劳动、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农业种植等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格局,推动全市已建成涵盖农业体验、工业实训、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实践基地资源共享,实现从“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强化制度保障与风险防控,《条例》要求建立三级教研网络、经费保障、安全风险分散等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政府督导和学校评价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劳动教育服务问题,同时明确劳动安全设备配备、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要求,为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注重特殊群体的适配性关怀,《条例》特别关注残疾、情绪行为障碍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劳动技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让劳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世理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条例》列入普法内容,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条例》,提高履行《条例》法定职责的能力。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条例》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劳动精神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条例》共七章四十条,包括总则、家庭养成、学校培育、社会支持、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及附则。
《条例》结合安康实际,从四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特点。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条例》清晰划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方职责,形成“家庭基础、学校主导、社会支持、政府保障”的联动体系。突出实践导向与特色发展,《条例》立足安康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鼓励开发家务劳动、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农业种植等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格局,推动全市已建成涵盖农业体验、工业实训、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实践基地资源共享,实现从“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强化制度保障与风险防控,《条例》要求建立三级教研网络、经费保障、安全风险分散等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政府督导和学校评价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劳动教育服务问题,同时明确劳动安全设备配备、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要求,为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注重特殊群体的适配性关怀,《条例》特别关注残疾、情绪行为障碍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劳动技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让劳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世理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条例》列入普法内容,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条例》,提高履行《条例》法定职责的能力。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条例》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劳动精神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发布日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