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金人与石人
文章字数:899
  成语三缄其口,出自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著《说苑·敬慎》。据记载,孔子到洛阳,在周王祭祀先祖的太庙前见到一个金人(即铜人),嘴巴上贴着三张封条,背面刻有“古之慎言人也”几个字,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
  从古至今,经常有人以金人为例,告诫大家要少说话,因为言多必失,十句话有一句话说错了便是犯了大错,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更甚者,觉得还应该学习金人的静立不动,因为干得多了难免出错,不干事就不会干错事。不多言,不多事,就能不惹祸不招灾,享受太平。
  西晋散文家孙楚的《反金人铭》则记载了晋太庙中的一个石人。该尊石人大张其口,胸前刻有“我古之多言人也”等字,意思是“我是古代一位极爱说话的人”。此外,还刻有“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等,意思是不说话不干事,历史如何记述,怎么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
  性格决定命运。金人沉默寡言,遇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谨言慎行换得一生安宁。石人敢说敢干,处事心直口快、锋芒毕露、勇往直前,难免遭遇挫折跌宕起伏。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明哲保身如金人者和直率坦荡如石人者,都大有人在。人们会羡慕前者“独善其身”的自我保全,更会敬仰后者“敢为人先”的人格魅力。
  东汉名臣杜密告老还乡后,经常去拜访地方官员,举荐好人好事,揭发坏人坏事。他的同乡刘胜辞官还乡后,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有一次,杜密向颍川太守王昱反映乡间的一些情况,王昱却称赞刘胜对凡事不闻不问,是个“清高之士”。杜密听出王昱名为表扬刘胜,实则批评自己“好管闲事”。他便直言,刘胜像冷天的知了一声不吭,只求自己平安无事,对国家不负责任,实际上是个罪人。自己发现贤人就推举,发现坏人就揭发,是为国家尽微薄之力。
  “金人”刘胜为人不齿,“石人”杜密光照千秋,这说明,公道自在人心。人们总是铭记和敬仰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英雄,蔑视和唾弃畏首畏尾,尤其是在其位不谋其职白吃闲饭的懦夫庸人。
  金人刻字于背,有遮遮掩掩之意。石人刻字于胸,有坦坦荡荡之风。金人看似沉稳持重、光彩熠熠,实则胆小怕事、外强中干。石人看似豪放不羁、口无遮拦,实则敢作敢当、奋发向上。
  还是石人可信,可爱,可敬。
  马黎
发布日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