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心事有人听 学业有人帮
这所初中的学生都有“双导师”
文章字数:759
学科导师张旭在开展课业辅导。

  “张老师!这次语文期末考试,阅读理解我全对!”在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刚知道成绩的初二学生韩恩萱,攥着试卷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迫不及待地和自己的学科导师张旭分享这个喜讯。
  “恩萱,你进步真大!”张旭笑着接过试卷,“接下来,我们继续努力,把写作能力提升一下。咱们一起制订暑期阅读计划,再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韩恩萱的成长导师张晓雨也在一旁说:“继续加油!”
  这一幕是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双导师”制度的缩影。
  “过去,班主任一个人要管40多个学生的学业、思想、生活,看似啥都覆盖,实则难以精准发力。”近日,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校长张洪琪在接受采访时说,“双导师”制补上了这个短板。
  张洪琪说,初中生正处在学业压力陡增、人际关系敏感的阶段,有些情绪藏在心里久了,很容易变成“心病”。如何补上“精准关怀”的短板?建校之初,“双导师”制的想法便应运而生。
  学科导师带学生“向上走”,啃下知识难点,为未来的兴趣拓展铺路;成长导师陪学生“向内看”,帮他们接纳情绪、塑造人格,培养面对挫折的“底气”。
  “成长导师得有当‘树洞’的自觉。”该校老师张璋笑称,这个角色亦师亦友,更像学生的倾听者、陪伴者。每到课间和放学后,总有学生凑过来,把“和同学吵架了”“爸妈不理解我”“将来我能干什么”这类不愿跟家长说的心事,一股脑“倒”给她。
  这种模式悄悄改变着教育的生态,学业进步和心灵成长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孩子现在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跟我们‘播报’学校的趣事。成长导师如何表扬她的进步,学科老师怎么帮她解难题,甚至包括今天和同学聊了什么。”八年级学生蔡宸晞的父亲笑着说,现在孩子一到假期就念叨“想开学,想老师和同学了”。
  在实行“双导师制”的同时,学校还创建“挺膺担当”系列课程,将立德树人融入实践,让学生实现学业进步与心灵成长。 郭妍
发布日期: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