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新就业群体“暖新”之家
文章字数:1,039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新启用的咸阳市渭城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内,一股清凉扑面而来,舒心惬意的环境瞬间缓解了奔波的疲惫,这里饮水机、充电器、医疗箱、沙发椅、阅览室等一应俱全。“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天热能避暑,办事能省心,不用多跑路,很多个人事项在这里都能帮办代办,一站式就解决了,我们来这儿就像‘回家’一样温馨惬意。”正在休息的外卖骑手小刘笑着说。
近日,这座集关怀、送暖、解忧、赋能于一体的“渭城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正式建成使用,标志着渭城区关心关爱和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迈入崭新阶段。今年以来,渭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开展新就业群体需求调研,从收入水平到职业保障,从生活诉求到治理参与等维度绘制群体画像,立足辖区新就业群体业态多、规模大、流动强的特点,以“党建引领、服务赋能、共建共治”为主线,聚焦新就业群体面临的饮水难、休息难、维权难等实际问题,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综合考虑交通便利、人员密集度等因素,选址咸阳老街中心区域,精心打造新就业群体“暖新”之家。
“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场所分散、人员流动性大,常处于权益保障的薄弱环节,各类诉求与保障需求也因分散性更难得到集中回应,往往更需要组织归属感和权益保障,我们要让每个流动的坐标都有归属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为他们建设“暖新”之家提供组织依靠。紧扣这一需求,渭城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以“暖‘新’、关‘新’、强‘新’、凝‘新’、舒‘新’、融‘新’”“六新”为核心,通过“1+N”模式提供“十可”贴心服务,打造“暖心代办”便捷通道,搭建“新声速递”平台闭环解决诉求。同时引导新就业群体以“随手拍”参与基层治理并配套积分激励,推动其从“服务群体”转为“治理主体”,实现服务保障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
“我现在是一名省级新就业群体流动政治安全员,平时送快递的时候,顺便就把看到的一些城市管理问题反馈上去,感觉自己也是这个城市建设的一份子。”京东快递员魏炎军的话道出了许多从业者的心声。从“被服务者”到“参与者”,新就业群体正与城市展开温暖的“双向奔赴”。
渭城区将继续对标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将中心打造成为新就业群体接受政治洗礼的“红色阵地”、服务新就业群体需求的“温馨港湾”、受理急难愁盼的“纾困之家”,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引导他们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让每一位城市“奔跑者”都能在追梦路上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尊重。 本报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