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免费学前教育落地蕴含怎样的“民生经济学”
文章字数:708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按照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的原则,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如今《意见》出台,既体现了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决心,也增加了后续进一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可行性。
  笔者曾参与分析了提升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基于因果关系推断的研究发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但在短期内有效,即便在十年之后,依然保持着非常可观的效果。这充分说明教育的财政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先导性与基础性的作用。
  而且,免费学前教育意味着将增加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助于相关行业人员的就业,尤其将提高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此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还将促进消费。有大量证据表明,教育费用在我国家庭支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家庭的教育支出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学前教育免费,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非教育消费,进而促进更多产业的就业及其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可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教育满意度,另外一方面还能通过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相关行业人员与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促进居民多元消费等多个渠道推动经济增长。这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挑战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政策。李锋亮
发布日期: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