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核”数据绘就高质量发展亮丽画卷
文章字数:1,775

“十四五”以来,宝鸡市金台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全面落实宝鸡“一四五十”战略和“十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金台1239行动,多项工作出新出彩。先后荣获生态文明、食品安全、教育均衡、社区治理、婚俗改革、平安农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83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跻身西部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8月14日,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八场——金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宝鸡市新闻发布厅举行,金台区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十四五”以来金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工业产业在数智赋能中向新提质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围绕油气钻采装备、叉车及轨道交通、区域特色食品、钛及新材料、数字经济、低空经济6大产业集群,构建起以蟠龙高新区为龙头,以金河工业走廊、福临堡工业园、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为支撑的“一区多园”产业发展平台。蟠龙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年产值达30亿元,金河工业走廊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跻身省级示范工业集中区,福临堡工业园汇集中车时代等企业32户,年产值超50亿元。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落户金台,合力叉车入选工信部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典型案例,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项目招商在聚能攻坚中蓄势突破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先后落地实施了宝鸡数字大厦、宝蟠路改造提升等8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3.19亿元。在招商引资上,围绕6条重点产业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建立招商点,开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招会引赛“三招三引”立体攻势。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7个、10亿元大项目16个,中国移动宝鸡数字大厦、宝鸡视觉超算中心、众辉锐腾绿色建筑研发检测中心等17个项目先后获全市招
商引资大项目奖。在项目服务保障上,建立“一榜一账四清单”制度,先后组建75个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实现各个阶段事项并联审批,助力项目落地开花。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0.03%,“五心服务金心办”政务品牌获国家商标认证。
新区建设在强基互通中加速崛起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坚持蟠龙高新区科教、产业、生态“三城”定位,纵深推进中心城区“北延”战略,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累计建成新区市政道路15条52.42公里,打通北社街、观峰大道等断头路4条,“三横三纵”主干道路布局全面贯通。新区龙源工业园累计落户项目73个,入驻钛及钛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3户,特色食品龙头企业5户,电气设备企业9户,装配式建筑企业14户,形成了以特色食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输配电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
第三产业在加速融合中繁荣发展
坚持商贸物流支撑、文化旅游引领、现代服务突破、全面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了以“一核两轴三带五片区”商业矩阵为引领的中心城区商业核心区。2024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亿元,连年稳居全市第一。西府老街、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蝉联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下转2版)
努力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智慧城市。卧龙寺、宏文路等片区棚户区改造5400套安置房交付使用,龙丰片区征迁打造了全市城中村改造样板。新福园片区、金陵河沿线、行政大道加速实现城市“颜值”与“品质”双提升。对陈仓园二区等55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数字乡村建设等20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永利村荣获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民生福祉在提标扩面中普惠共享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增学位12600个。深入推进健康金台建设,市中医医院分院、市第三医院康养大楼建成投用,金台医院“五大中心”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初评全省第一。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35个,全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布局实现全覆盖,“3456”婚俗改革经验全国交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婚俗改革实验区、跻身全国移风易俗改革试点区。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建成全省唯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6万人。
本报记者 杨东世
发布日期: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