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菜轮作结硕果 三融三变促振兴
文章字数:810
日前,在旬邑县湫坡头镇湫坡头村的菌菜轮作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标准化的农业大棚整齐排列,棚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金香玉甜瓜、西红柿挂满枝头,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这些现代化设施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梦想,更蕴藏着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湫坡头村党支部书记樊林林介绍:“我们的示范基地共有80座日光温室大棚,占地200亩。采用‘羊肚菌+蔬菜’轮作模式,每年10月利用冬闲土地种植羊肚菌,待次年4月羊肚菌采收结束后,轮作金香玉甜瓜、西红柿。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带动周边3000多人次就业。”村民王玲霞笑着说:“在家门口一天挣12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
近年来,湫坡头村实施基础设施升级:120盏路灯点亮乡村夜路,5700平方米墙面焕然一新,43座花坛点缀村道,100座卫生厕所告别“脏乱差”。村民王常有说:“现在下雨不积水、夜路不怕黑,厕所没异味,日子越过越舒心!”
“积分制”管理成为乡村治理亮点。村民师卫锋展示着自己的积分卡:“孝老爱亲、打扫卫生都能攒积分,攒下积分以后,在爱心超市可以换取生活用品,我用半年时间攒的168分换了一桶油!”村里还通过“红白理事会”“邻里议事角”等推动移风易俗,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湫坡头镇副镇长王雷表示,将以湫坡头村为示范标杆,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以“三融三变”绘就示范新图景。产村融合,让产业更“旺”。壮大苹果种植传统产业,培优蔬菜大棚、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生态塑形,让环境更“美”。实施“三拆两清一转变”,实现湫坡头村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实施“一村一景”工程,挖掘各村历史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广场、民俗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智慧赋能,让治理更“优”。充分利用“村级服务平台”,实现议事决策线上通;深化“红白理事会”改革,提倡婚丧简办;设立“邻里议事角”,化解矛盾纠纷,让乡村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第五明利
湫坡头村党支部书记樊林林介绍:“我们的示范基地共有80座日光温室大棚,占地200亩。采用‘羊肚菌+蔬菜’轮作模式,每年10月利用冬闲土地种植羊肚菌,待次年4月羊肚菌采收结束后,轮作金香玉甜瓜、西红柿。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带动周边3000多人次就业。”村民王玲霞笑着说:“在家门口一天挣12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
近年来,湫坡头村实施基础设施升级:120盏路灯点亮乡村夜路,5700平方米墙面焕然一新,43座花坛点缀村道,100座卫生厕所告别“脏乱差”。村民王常有说:“现在下雨不积水、夜路不怕黑,厕所没异味,日子越过越舒心!”
“积分制”管理成为乡村治理亮点。村民师卫锋展示着自己的积分卡:“孝老爱亲、打扫卫生都能攒积分,攒下积分以后,在爱心超市可以换取生活用品,我用半年时间攒的168分换了一桶油!”村里还通过“红白理事会”“邻里议事角”等推动移风易俗,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湫坡头镇副镇长王雷表示,将以湫坡头村为示范标杆,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以“三融三变”绘就示范新图景。产村融合,让产业更“旺”。壮大苹果种植传统产业,培优蔬菜大棚、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生态塑形,让环境更“美”。实施“三拆两清一转变”,实现湫坡头村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实施“一村一景”工程,挖掘各村历史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广场、民俗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智慧赋能,让治理更“优”。充分利用“村级服务平台”,实现议事决策线上通;深化“红白理事会”改革,提倡婚丧简办;设立“邻里议事角”,化解矛盾纠纷,让乡村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第五明利
发布日期: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