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能否出片”成为“是否好玩”的重要标准之一
来西安 很“好拍”
文章字数:1,442
游客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尽情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马昭 摄

  站在大雁塔北广场的台阶上,举着仿唐团扇倚栏远眺;钟楼的霓虹里,摄影师捕捉着情侣跃起的裙摆……眼下,“能否出片”正成为“是否好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成为年轻人规划旅行的重要参考标准。
  汉服妆造店暑期订单比去年同期涨3倍
  8月3日,位于大麦市街的“画堂春”汉服妆造店门口,装扮好的“公主”“娘娘”们鱼贯而出。推开玻璃门,20岁的大学生林溪刚盘好双环髻,步摇随着低头的动作叮咚响,“老板,这眉形真的和《捣练图》里的仕女一样。”
  店主刘紫阳手里捏着一支眉笔,正给下一位客人画“桂叶眉”,闻言抬头笑说:“咱这妆造讲究‘有据可依’,你看这发间的珠花,是仿的唐朝画里的样式,拍出来自带历史感。”
  “大唐同款”是刘紫阳最常接到的上妆需求:“上周有个姑娘穿这套唐制圆领袍去钟楼,发抖音配文——原来李白诗里的‘云想衣裳’是这感觉。”
  店里,几件汉服旁挂着“拍照攻略卡”——“推荐场景:大唐不夜城灯光秀”“最佳机位:大雁塔北广场台阶”“搭配道具:仿唐团扇(租金5元)”。
  “现在年轻人旅游拍照不光要穿得好看,还得知道在哪儿拍最出片。”刘紫阳翻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今年暑期,我们的订单比去年同期涨了3倍。有的人专门来租了20套汉服,说要拍‘长安版毕业照’。”
  8月4日16时30分,西安湘子庙街的青石板路上,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穿着汉服的姑娘们在砖墙前摆出“飞天”手势,一起拍着合照。
  来自重庆的大二学生林婷晃了晃手机里的攻略,“发现这里特别出片!”她身后的城墙下,几位汉服摄影师正举着反光板来回奔走,指导游客调整角度。
  来自上海的李欣悦向记者展示着刚发的九宫格,配图文案是“在长安城谈一场跨越千年的恋爱”“我是冲着湘子庙街来的,意外发现德福巷很好拍。”
   不仅要“看见”风景,更要成为风景
  “3、2、1,跳!”随着街头摄影师张浩然的口令,一对情侣在钟楼霓虹灯下纵身跃起。“这种‘动态抓拍’最受年轻人欢迎,抖音上很多爆款都是这么拍的。”张浩然擦了擦额头的汗,他的背包里塞满了补光灯、三脚架和备用电池。
  这位从业3年的摄影师,现在每天能接8单-10单,收费从299元的“半小时快拍”到899元的“两小时深度游”不等。
  “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要跑三个打卡点:上午在城墙拍汉服,下午去广仁寺拍藏族风,晚上来钟楼拍夜景。”他翻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上千张游客的照片,“现在年轻人讲究‘即时出片’,我都是现场修图,顾客拍完半小时就能发朋友圈。”
  “西安唐三彩博物馆太出片了”“西安被问爆的巨美机位”“永兴坊,不小众,很出片”“西安出片机位全攻略”……让人眼前一亮的西安旅游照片以及找寻“神机位”的攻略等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来网友跟风打卡,带动了相应景点的“出圈”。
  “过去游客追求‘到此一游’,如今更在意‘游有所获’的具象化呈现。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仅要‘看见’风景,更要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甚至通过影像重构风景的文化内涵。”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说。
  她表示:“西安的优势在于每一处‘网红机位’都能找到历史锚点。”因此,可将“文化考据”融入机位开发:比如在钟楼周边标注“唐代钟楼遗址方位”,在湘子庙街设置“明清建筑构件解说牌”,让游客知道“为何这里拍出来有韵味”。
  “现在有些机位因过度拥挤,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张燕认为,可通过分时段预约、增设“平替机位”分流压力,“真正地‘出片友好’,是让游客既能拍到满意的照片,又能享受拍照过程中的沉浸感。说到底,‘出片’是手段,不是目的。”
  石喻涵 史婉婷 何文萱
  
发布日期: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