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看各学段新生如何“玩转”升学过渡期
文章字数:1,572
小学生在图书馆学习。 马昭 摄

  暑假将过半,“准新生”们升学前的暑假都在干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学段的学生正以多元方式为人生新阶段蓄力。
  准小学生:幼小衔接需要“软适应”
  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浩浩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浩浩妈妈秦女士提前购置了一年级语文、数学课本。“从8月开始,我每天安排孩子预习1小时小学课程,打好基础才能避免跟不上。”
  在兴庆路一家培训机构内,20多名幼儿正参加“幼小衔接拼音训练班”。类似的暑期衔接班还有算术、写字等热门课程。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老师指出,幼小衔接是儿童从游戏化学习向系统化学习过渡的关键阶段,提前学科化学习可能适得其反。她认为,幼小衔接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家长通过讲述小学趣事、参观校园等方式,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焦虑;通过阅读、拼图等活动提升专注力,用简单任务培养任务意识。进入8月份,逐步调整作息时间,培养整理书包、自主如厕等自理能力,多和孩子聊小学的趣事,比如能交新朋友、学新知识,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焦虑,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准初中生:提前预习与兴趣探索
  记者走访发现,初中学科难度提升让“小升初”学生们开启了“预习模式”。今年准初中生的暑假安排呈现出“学科+素质”双轨并行的新特点。在线教育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初中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预习课程报名量同比上涨40%,其中“小升初”衔接课程占比超过六成。“初中数学难度提升明显,想利用暑假先熟悉一下知识点。”正在某平台学习初一数学预习课程的张同学告诉记者。西安市第85中学老师、西北大学附中老师表示,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数学难点,以及英语语法时态等内容,确实是学生普遍需要提前适应的部分。
  准高中生:升学压力下的“抢跑”
  中考后的放松转瞬即逝,不少准高中生已投入高中课程学习。“给孩子报了数理化三科的学习班,15天时间,花费9000多元。”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价格不菲,但听说高中课程难度大,不提前学怕跟不上。”像李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淼淼这个假期外出旅游10天后,开始上15天新高一的英语预科,英语结束后休息两天接着上15天数学预科。
  据了解,某些高中的课程进度较快,高一上学期就要覆盖近40%的高考知识点。“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跨度不小,提前预习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某高中的杨老师坦言,但过度“抢跑”则可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他解释道,若学生在暑假通过培训机构提前接触高中知识,开学后教师会难以精准把握教学进度,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过度‘抢跑’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可能透支他们的学习兴趣。”杨老师特别提醒学生和家长,与其盲目跟风补习,不如利用暑假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或是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这反而能为高中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准大学生:热衷技能提升与社会实践
  记者调查发现,与中学生不同,准大学生们的暑期安排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技能提升与社会实践成为主流选择。
  “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学车,既是为专业做准备,也是必备生活技能。”薛同学告诉记者。像他这样选择暑期考驾照的准大学生不在少数,多家驾校表示,高考后报名量激增50%以上。
  除了实用技能培训,兴趣培养也备受青睐。刘同学每天下午都会去舞蹈工作室学习民族舞,“高中三年都没时间发展爱好,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练舞了。”而摄影、绘画、乐器等艺术类课程同样吸引了不少准大学生。
  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学段的“准新生”们正在经历着各自独特的升学过渡期。从“零基础入学”到“未进校先修学分”,不同年龄段的暑期安排反映了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变化。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暑假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调整身心节奏,而非陷入盲目内卷。每个学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家长需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在学业准备和身心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 赵丽莉
发布日期: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