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汉中:解密幸福园中的生物多样性
文章字数:1,172

  本报讯(记者 韩轩)朱鹮数量由7只增至7000多只,常见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从618种增加到了684种;野生植物种类稳定在2942种,特别是中华秋沙鸭、卷羽鹈鹕白腰杓鹬等珍稀物种纷纷来汉中“安家落户”,这种人和鸟类等动物融洽相处的场景经常被各类平台广泛传播,也成为汉中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城市名片。
  近日,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鑫给在天汉湿地公园参加“秦岭四宝和它的朋友们——生物多样性在汉中”网络主题采访报道团的媒体记者介绍生物多样性给汉中带来的生态红利时自豪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天汉湿地公园“全市优良水体占比达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突发环境事件保持‘零纪录’;生态示范创建数全省第一。截至7月15日,汉中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64天,排全省第三”。王鑫说。
  位于汉中城区的天汉湿地公园,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湿地和岛屿1.5平方公里,生态鱼道2.3公里,是以“两闸三桥”形成的一处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景区。湿地公园2021年入选国家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在采访中,天汉湿地公园里的“仿自然旁路型”鱼道让媒体采访团记者们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据了解,天汉湿地翻板闸鱼道位于汉江汉中中心城区水力自控翻板闸左岸滩地,于去年3月底建成,鱼道主体采用仿生态技术,采取激流缓流、深潭浅滩交替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序,植物群落构建完整,通过最大限度还原自然溪流形态,实现了翻板闸上下游鱼类交流,是天汉湿地生物链、食物网系统性修复的重要措施。
  “公园内的水域环境为鱼类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30余种鱼类在这里畅游,如翘嘴鲌、青鱼、草鱼等,它们在汉江及其支流中繁衍生息。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对鱼类洄游的阻碍,公园专门修建了2300米的鱼类洄游生态通道,还原自然溪流形态,还配备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鱼类洄游情况,让鱼儿们可以顺利地进行生殖洄游、索饵洄游或越冬洄游。”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军向大家介绍了翻板闸生态鱼道有关情况。
  如今,在天汉湿地公园,河堤之外,城市因水增色,因绿升级,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攀升;河堤之内,汉江城区段生态系统持续优化,珍稀动植物生长栖息地环境稳定,红嘴鸥、斑头雁、鸬鹚等候鸟数量增加。良好的生态给群众和城市带来的效应也吸引了市民加入。据汉中市水利局副局长周冰冰介绍,目前,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群众也切实感受到水清岸绿、景美堤畅的汉江福祉。
  天汉湿地公园里,不少市民经常把在这里拍摄到的荷花倩影、捕捉到朱鹮在水边觅食与嬉戏和市民夕阳下漫步于步道的美好瞬间等分享在日常的朋友圈和抖音平台上。天汉湿地公园里的红嘴鸥长期在天汉湿地公园等地拍摄市民保护朱鹮、红嘴鸥等鸟类的摄影爱好者王淦说,作为一名摄影师,他要用镜头来定格这些美好瞬间,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中,爱上汉中。
发布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