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生态兴产业 扩投资惠民生
文章字数:1,221
近日,宝鸡市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凤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凤县人民政府县长冯宝平围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深入实施“凤凰计划”,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凤县在优生态、兴产业、扩投资、惠民生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十四五”以来,凤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成功实现了从“矿业大县”到“生态强县”的蝶变升级。三次产业由“十三五”末的11:57:32转型至6.7:28.5:64.8,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彻底扭转工矿业主导的单一格局,多元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2亿元,年均增长3.72%。实施重点项目474个,引进落地项目246个,汽车内饰产业园等6大项目荣膺宝鸡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发展根基坚实稳固。
坚持园区引领,外引内育,聚链成群,倾力打造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引擎、四大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现代化产业高地。以“一椒一麝”为龙头,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建成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凤县花椒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林麝存栏量达到4.4万头。高山苹果、冷凉蔬菜直供粤港澳。中蜂饲养量达9.7万箱,规模居全市第一,荣膺“中华蜜蜂示范县”。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成功摘得“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两项国字招牌。
深挖红色根脉与生态宝藏,在文旅同质化竞争中破局出圈。精心打造秦岭地质科技展览馆、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灵官峡铁路文化体验区等一批优质场馆、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红县”“中国康养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旅游百强县”等多项桂冠,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坚定践行“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理念,构建县城辐射全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畅通城乡路网大动脉,太凤高速、宝汉高速凤县段胜利通车,彻底终结凤县不通高速历史。锚定“美丽凤县”建设目标,铁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护生态、优环境。在全市率先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平台指挥中心,重拳整治“五乱”,新增国土绿化16.31万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支出80%以上倾注民生,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和超百年一遇暴雨洪灾,高效推进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持续夯实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7万余个,“凤县麝工”成功跻身全国唯一特种动物养殖类劳务品牌。双石铺中学迁建、凤县第三小学改建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100个。县医院医技楼、县殡仪馆、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医防融合共同体入选全国优秀成果展。留坝至凤县天然气输气管网全线贯通,29个小区、万余户居民即将用上清洁“平价气”。创新构建“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6万件,连续六年蝉联省级“平安县”、勇夺全省首批“平安金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幸福生活成色更足。本报记者 杨东世
“十四五”以来,凤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成功实现了从“矿业大县”到“生态强县”的蝶变升级。三次产业由“十三五”末的11:57:32转型至6.7:28.5:64.8,结构实现历史性优化,彻底扭转工矿业主导的单一格局,多元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2亿元,年均增长3.72%。实施重点项目474个,引进落地项目246个,汽车内饰产业园等6大项目荣膺宝鸡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发展根基坚实稳固。
坚持园区引领,外引内育,聚链成群,倾力打造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引擎、四大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现代化产业高地。以“一椒一麝”为龙头,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建成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凤县花椒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林麝存栏量达到4.4万头。高山苹果、冷凉蔬菜直供粤港澳。中蜂饲养量达9.7万箱,规模居全市第一,荣膺“中华蜜蜂示范县”。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成功摘得“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两项国字招牌。
深挖红色根脉与生态宝藏,在文旅同质化竞争中破局出圈。精心打造秦岭地质科技展览馆、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灵官峡铁路文化体验区等一批优质场馆、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荣膺“全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红县”“中国康养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旅游百强县”等多项桂冠,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坚定践行“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理念,构建县城辐射全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畅通城乡路网大动脉,太凤高速、宝汉高速凤县段胜利通车,彻底终结凤县不通高速历史。锚定“美丽凤县”建设目标,铁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护生态、优环境。在全市率先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平台指挥中心,重拳整治“五乱”,新增国土绿化16.31万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支出80%以上倾注民生,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和超百年一遇暴雨洪灾,高效推进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持续夯实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7万余个,“凤县麝工”成功跻身全国唯一特种动物养殖类劳务品牌。双石铺中学迁建、凤县第三小学改建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100个。县医院医技楼、县殡仪馆、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医防融合共同体入选全国优秀成果展。留坝至凤县天然气输气管网全线贯通,29个小区、万余户居民即将用上清洁“平价气”。创新构建“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6万件,连续六年蝉联省级“平安县”、勇夺全省首批“平安金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幸福生活成色更足。本报记者 杨东世
发布日期: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