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西安大力推进补链强链重点项目
助力打造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
文章字数:1,678
  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 实习记者 权子昂)近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利、西安市财政局副局长阎金平、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分别介绍有关情况。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累计新增和改扩建综合货运枢纽面积超50万平方米
  马胜利介绍,已连续三年足额落实到位年度中央奖补资金,补链强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方面,大力推进货运枢纽及集疏运线路的新建与改造,累计新增和改扩建综合货运枢纽面积超50万平方米、集疏运里程超25公里,布局更优、功能更全的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同时,打通国际货运物流线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在中亚航线布局上,机场的通航点数目前居全国首位,运输量位列全国第三;2023年补链强链实施以来,全市陆空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1.05%,集装箱公铁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0.29%。
  在建立健全枢纽一体化运营机制方面,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国际物流园区改造,国际货邮年保障能力达到30万吨,货物查验平均20分钟即可完成。
  2025年以来,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52条,通达全球19个国家47个枢纽城市。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加强内陆货源组织能力,开通26条国内集结线路,“+西欧”集结体系织线成网;进一步优化铁路作业流程,班列集结分拨时间从8.5天压缩至4.4天,铁路场站内作业时间由889分钟压缩至302分钟。
  西安市财政局:13.34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阎金平表示,截至今年5月,到位的13.34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至各项目实施主体,下达率100%。
  在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省、市财政也统筹现有政策加大投入。截至2025年5月,共安排地方财政资金8.51亿元支持28个项目建设,其中省级资金5.63亿元,市级资金2.88亿元。
  西安市28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总投资145.18亿元,如果三年能满额获得全部2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加上省市支持的资金,财政资金的带动比例超过4倍。
  在2024年财政部、交通部联合组织的绩效考核中,西安市被评为“A”,这是全国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仅有的3个“A”之一。
  西安浐灞国际港:建成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王运动表示,浐灞国际港共有7个重点项目成功入选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项目涵盖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三大类,项目总投资26.6亿元。
  截至目前,在综合货运枢纽设施方面,“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项目、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公铁联运中心项目正加快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飞跃,西安国际港铁路线达到59条,建成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堆场98万平方米,标准仓库18万平方米,西安国际港跻身世界一流内陆港行列。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日益丰富,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实现海关、铁路数据联通,报关、制单时间从过去的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累计完成投资31.08亿元
  刘军介绍,国家第二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任务中,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共有10个项目入选,总投资66亿元,实施期内计划完成投资34.82亿元;涵盖类型全,包括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设备更新、信息化4类,涵盖了补链强链的所有项目类别;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得补链强链政策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截至2025年6月,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08亿元,投资完成率89.25%,已投产运营了4个项目,项目总体建设进展良好。
  “补链强链项目的实施,对航空枢纽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刘军说。首先,推动了航空枢纽能级的提升,机场新增货站面积10.3万平方米,国际货邮年保障处理能力提升至30万吨,机场物流园区保障能力达到100万吨每年。
  其次,夯实了临空经济的产业基础。持续完善冷链基础设施,新建智慧冷链仓储基地、航空港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冷链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打造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
  同时,加快建设邮政西北航空电商物流中心项目,成为陕西全省首个实现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一批航空维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类企业相继落户空港,目前空港的临空经济规模已达到420亿元。
发布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