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上六月六
文章字数:2,364
民谣曰:“六月六,日头红;粮丰收,人无病,晒了衣服不生虫。”又有俗谚曰:“六月六,晒丝绸”。农历六月初六,古称天贶节,关中民间称“晒夏”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又正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妇女在这一天多洗头沐发,据说这一天洗了头发,可使头发不腻不垢。而且,这一天要洗浴的不仅有人,还有宠物。相传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虫,家畜洗澡不生虱子,所以这天把猫、狗也赶到河里去洗澡,以防蛀夏;民间也称这日为猫狗生日。
白鹿原农村的晒夏别有一番风景,每家都趁着大太阳选择一块公用的空地或在自家大院你牵一根绳,我搬一张榻,各家各户的衣物都排列于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像开展览会一般,把自家的家底都展示了出来,不经意间引发了邻居之间的比评——家底厚实的,尽把皮货、毛料、丝绸之类衣物晾挂或摊放在显眼的地方;家底寒碜点的,把光鲜些的衣物铺展在显眼的地方,那些有辱身价的衣物摆放在角落里,或者干脆就不拿出来晒夏了。记得在四十多年前的白鹿原,晒夏这天,女人们吆喝着男人在自家院落里拴好晒衣绳后,她们就衣袖高挽,站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多了几分英雄气,少了几分儿女情,等到弯腰捡几块老砖旧瓦垫实凳脚,然后弯腰曲背从屋里挪出盛放衣服的箱子,箱子里放着自己出嫁时娘家准备的赔嫁物和平时省吃俭用为家人置下的“高档”衣料。平日里熟视无睹,只有这时这些体面的衣料才获得了该有的机遇。女人们站在凳子上把那光彩夺目的被面、绣花枕套、缎子棉袄、“的确凉”衬衫、“太平洋”床单……一件件搭上晒衣绳,这五彩斑斓的衣料勾起了她们对出嫁时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满天飞舞的喜花礼炮和身前身后艳羡及新床、新被、新蚊帐的美好回想……
看守衣物者多半是闲着无事的女人,如果这一家晒的衣物特多,又有扎眼的皮货毛料,那么这一家的主妇必定会经常出现在晒夏的现场,表面上是看守自家的衣物,骨子里是察看别家的主妇对她家衣物羡慕的眼神,最好还能听到现场的点评。当然,别家主妇多半会送上两句廉价的恭维,诸如:“他二嫂,你们家的衣物真挺括啊。”“我的神呀,皮货毛料!”之类。够了,就这么两句恭维,足以让那一家主妇甜蜜上老半天。
晒夏不单单是女人的事,读书人晾晒书籍、僧人晾晒经卷,农人晾晒籽种、白鹿原上的老年人也兴高采烈地翻晒自己的寿衣寿帽,那是因为晒夏之日也是“晒寿”之时。所谓的“晒寿”,就是老人们把自己的寿衣也一并拿出来晒上一晒。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寿衣都是预先就做好了的,不用忌讳,只要小辈们上了心,都会提前给自家上了年纪的长辈缝制好寿衣的。依照习俗,有了寿衣的老人其实反而添寿,活得充实、活得幸福。因是老早就缝制好了的,久贮箱底不定会受潮发霉呢,于是晒夏时也必得拿出来晒上一晒,老人们美其名为“晒寿”。年年都晒寿,越晒越长寿。左邻右舍的老人们免不得也要比评,比比谁的寿衣料子高档、颜色好看、做工考究,也就显示谁家的小辈孝顺、谁家的老人福气。明里不说,暗中比评着,光看平面的不够,还要抖开来审视,到末了,干脆就穿到了身上,像时装模特儿一般,在巷子里花花绿绿走上一走。
这天中午,白鹿原上家家院落五颜六色犹如服装展览,孩子们在衣物间追逐嬉戏,他们一边玩耍一边唱“天上日头光光,百虫晒得惶惶;天上日头圆又圆,地上百虫晒死完;日头爷,红又红,晒得百虫咯蹦蹦。”有的地方还取灶灰覆裘毳,诸虫畏之。
所有晾晒的衣物都赶在太阳落山前撤出生活的场景,重新又装箱收藏,在乡民眼里夏天也许就这样过去了,但在他们心里仍然升腾着对来年晒夏的企盼。
除了晒夏,上祝篑山的庙会也是这天白鹿原人的一大乐事。
祝篑山位于白鹿原东南处的秦岭余脉上,又名篑山,山上的寺庙名祝篑寺,山因寺而名。这是一座孤山,山顶平缓,东西突起呈两峰,酷似妇人的耸突乳房,两峰各有一座寺院。两峰低凹处建有一座七层六陵形的宝塔,远视山顶,犹如笔架,又称笔架山。又因山峦起伏,状如奔马,故称天马山。山东南有辋水环流,西北有桃峪河相绕。山坡林木茂密,植被丰满,空气清新,是人们消暑、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庙会,庙会从每年农历六月初三起会,六月六日是正会。以前,篑山的古庙会规模很大,香火旺盛,连续几天几夜,人群漫山遍野。这时候篑山的蝈蝈正值成熟期,健壮的蝈蝈个个墨黑带绿,虎头虎脑,叫声高亢,捕捉蝈蝈也成了年青小伙子们的一大乐事。
过去的六月六,收割碾打小麦的夏忙农活刚刚忙完,扔掉杈把扫帚去篑山消暑解乏成为白鹿原上的蚕妇村氓最大的奢望。庙会期间,一些婚后多年不育的年轻媳妇在婆婆或姑嫂的引领下来此寺庙烧香拜佛,求神赐子。庙内善男信女,熙熙攘攘。当然有些心怀鬼胎、好占便宜的强壮小伙子,发现面罩纱布求神赐子的少妇,故意以身相挤,心虚者用手在这些人身上的敏感部位偷偷地乱摸,胆大者甚至公然张开双臂拥抱、或以言语调笑引逗自己心仪的妙曼少妇,而这些因自家丈夫不争气、令自己的肚皮长久不能凸起的年轻女人除少数面带羞涩、大多迫于思想压力而不予反抗外,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对方“咸猪手”火辣辣的“骚扰”,双方一旦心血来潮,擦出“爱”的火花时,便不约而同地出了庙门,寻找稍能掩人耳目的树丛或令人神清气爽的芳草之中,这当儿,随同少妇的婆婆或姑嫂便主动离开。他们心照不宣,在一张床单或一条麻袋上以天作房以地当床,尽享男欢女爱……这也是母系社会的一种遗风,也是“生殖崇拜”在民间的反应,因此民间戏称此庙会为“棒槌会”。
这些风流韵事或是传说,或是事实,在封建社会中是一种无奈的风气,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夫权制度下产生的一种求子交媾方式。毕竟,传统道德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随着医疗水平和科学的发展,这种习俗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而那些科学意识不发达的旧痕迹,在有些人中还不能完全摒弃。
白来勤
白鹿原农村的晒夏别有一番风景,每家都趁着大太阳选择一块公用的空地或在自家大院你牵一根绳,我搬一张榻,各家各户的衣物都排列于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就像开展览会一般,把自家的家底都展示了出来,不经意间引发了邻居之间的比评——家底厚实的,尽把皮货、毛料、丝绸之类衣物晾挂或摊放在显眼的地方;家底寒碜点的,把光鲜些的衣物铺展在显眼的地方,那些有辱身价的衣物摆放在角落里,或者干脆就不拿出来晒夏了。记得在四十多年前的白鹿原,晒夏这天,女人们吆喝着男人在自家院落里拴好晒衣绳后,她们就衣袖高挽,站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多了几分英雄气,少了几分儿女情,等到弯腰捡几块老砖旧瓦垫实凳脚,然后弯腰曲背从屋里挪出盛放衣服的箱子,箱子里放着自己出嫁时娘家准备的赔嫁物和平时省吃俭用为家人置下的“高档”衣料。平日里熟视无睹,只有这时这些体面的衣料才获得了该有的机遇。女人们站在凳子上把那光彩夺目的被面、绣花枕套、缎子棉袄、“的确凉”衬衫、“太平洋”床单……一件件搭上晒衣绳,这五彩斑斓的衣料勾起了她们对出嫁时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满天飞舞的喜花礼炮和身前身后艳羡及新床、新被、新蚊帐的美好回想……
看守衣物者多半是闲着无事的女人,如果这一家晒的衣物特多,又有扎眼的皮货毛料,那么这一家的主妇必定会经常出现在晒夏的现场,表面上是看守自家的衣物,骨子里是察看别家的主妇对她家衣物羡慕的眼神,最好还能听到现场的点评。当然,别家主妇多半会送上两句廉价的恭维,诸如:“他二嫂,你们家的衣物真挺括啊。”“我的神呀,皮货毛料!”之类。够了,就这么两句恭维,足以让那一家主妇甜蜜上老半天。
晒夏不单单是女人的事,读书人晾晒书籍、僧人晾晒经卷,农人晾晒籽种、白鹿原上的老年人也兴高采烈地翻晒自己的寿衣寿帽,那是因为晒夏之日也是“晒寿”之时。所谓的“晒寿”,就是老人们把自己的寿衣也一并拿出来晒上一晒。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寿衣都是预先就做好了的,不用忌讳,只要小辈们上了心,都会提前给自家上了年纪的长辈缝制好寿衣的。依照习俗,有了寿衣的老人其实反而添寿,活得充实、活得幸福。因是老早就缝制好了的,久贮箱底不定会受潮发霉呢,于是晒夏时也必得拿出来晒上一晒,老人们美其名为“晒寿”。年年都晒寿,越晒越长寿。左邻右舍的老人们免不得也要比评,比比谁的寿衣料子高档、颜色好看、做工考究,也就显示谁家的小辈孝顺、谁家的老人福气。明里不说,暗中比评着,光看平面的不够,还要抖开来审视,到末了,干脆就穿到了身上,像时装模特儿一般,在巷子里花花绿绿走上一走。
这天中午,白鹿原上家家院落五颜六色犹如服装展览,孩子们在衣物间追逐嬉戏,他们一边玩耍一边唱“天上日头光光,百虫晒得惶惶;天上日头圆又圆,地上百虫晒死完;日头爷,红又红,晒得百虫咯蹦蹦。”有的地方还取灶灰覆裘毳,诸虫畏之。
所有晾晒的衣物都赶在太阳落山前撤出生活的场景,重新又装箱收藏,在乡民眼里夏天也许就这样过去了,但在他们心里仍然升腾着对来年晒夏的企盼。
除了晒夏,上祝篑山的庙会也是这天白鹿原人的一大乐事。
祝篑山位于白鹿原东南处的秦岭余脉上,又名篑山,山上的寺庙名祝篑寺,山因寺而名。这是一座孤山,山顶平缓,东西突起呈两峰,酷似妇人的耸突乳房,两峰各有一座寺院。两峰低凹处建有一座七层六陵形的宝塔,远视山顶,犹如笔架,又称笔架山。又因山峦起伏,状如奔马,故称天马山。山东南有辋水环流,西北有桃峪河相绕。山坡林木茂密,植被丰满,空气清新,是人们消暑、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庙会,庙会从每年农历六月初三起会,六月六日是正会。以前,篑山的古庙会规模很大,香火旺盛,连续几天几夜,人群漫山遍野。这时候篑山的蝈蝈正值成熟期,健壮的蝈蝈个个墨黑带绿,虎头虎脑,叫声高亢,捕捉蝈蝈也成了年青小伙子们的一大乐事。
过去的六月六,收割碾打小麦的夏忙农活刚刚忙完,扔掉杈把扫帚去篑山消暑解乏成为白鹿原上的蚕妇村氓最大的奢望。庙会期间,一些婚后多年不育的年轻媳妇在婆婆或姑嫂的引领下来此寺庙烧香拜佛,求神赐子。庙内善男信女,熙熙攘攘。当然有些心怀鬼胎、好占便宜的强壮小伙子,发现面罩纱布求神赐子的少妇,故意以身相挤,心虚者用手在这些人身上的敏感部位偷偷地乱摸,胆大者甚至公然张开双臂拥抱、或以言语调笑引逗自己心仪的妙曼少妇,而这些因自家丈夫不争气、令自己的肚皮长久不能凸起的年轻女人除少数面带羞涩、大多迫于思想压力而不予反抗外,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对方“咸猪手”火辣辣的“骚扰”,双方一旦心血来潮,擦出“爱”的火花时,便不约而同地出了庙门,寻找稍能掩人耳目的树丛或令人神清气爽的芳草之中,这当儿,随同少妇的婆婆或姑嫂便主动离开。他们心照不宣,在一张床单或一条麻袋上以天作房以地当床,尽享男欢女爱……这也是母系社会的一种遗风,也是“生殖崇拜”在民间的反应,因此民间戏称此庙会为“棒槌会”。
这些风流韵事或是传说,或是事实,在封建社会中是一种无奈的风气,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夫权制度下产生的一种求子交媾方式。毕竟,传统道德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随着医疗水平和科学的发展,这种习俗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而那些科学意识不发达的旧痕迹,在有些人中还不能完全摒弃。
白来勤
发布日期: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