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柞水:蔬果产业兴旺成就红火日子
文章字数:854
仲夏时节,群山苍翠、万木竞秀。近日,记者来到柞水县凤凰镇桃园村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一座座覆盖着淡蓝色膜布的大棚,整齐排列,勾勒出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动图景。
“咱们这儿夏季光照充足,降水量适宜,土壤条件也好,气候优势赋予了发展放心蔬菜和水果的天然条件。今年,我们去河南、安徽等地学习了种植技术,试种后,目前的长势和产量都不错。”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孟祥荣笑着说。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绿色科技种植技术,以有机肥滋养土地,种出的黄瓜清脆爽口、西红柿瓤汁饱满、青椒鲜辣可口,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基地一共有19个大棚,都是今年3月建起来的,根据目前的长势,一个棚年产值1万元左右,这茬蔬菜整个基地的产量预计能到2万公斤,整个基地产值在19万元左右。”孟祥荣说。
蔬果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我承包了两个大棚,从今年正月开始换土、整地、栽种,到中期的拔草、打叉以及现在的采摘、分拣、装筐,我一年能在基地务工180多天,离家近,能挣钱,还能顾上家,我感觉很好。”村民黄远春一边在地里摘西瓜,一边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基地的建立,不仅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了群众收入,更盘活了村集体经济。“除村集体每年可享受分红收益外,基地每天能有二三十人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孟祥荣介绍。
与此同时,由于柞水离西安较近,每逢周末,游客三五成群地前来基地,沉浸式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风光。
近年来,柞水县正在加速形成以木耳为主导,多种食用菌、特色种植养殖、高山茶叶、生态药业并举的农业发展格局。
“柞水木耳”品牌价值凸显,已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同时,全县已经建成91个种植基地和12个鸸鹋及林麝特色养殖基地,带动4306户农户1.5万人就业,2024年人均实现增收2.3万元。全县发展茶叶2850亩、中药材种植1.9万亩,实现产值1917万元,今年一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3.9%。 通讯员 张莹雪
“咱们这儿夏季光照充足,降水量适宜,土壤条件也好,气候优势赋予了发展放心蔬菜和水果的天然条件。今年,我们去河南、安徽等地学习了种植技术,试种后,目前的长势和产量都不错。”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孟祥荣笑着说。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绿色科技种植技术,以有机肥滋养土地,种出的黄瓜清脆爽口、西红柿瓤汁饱满、青椒鲜辣可口,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基地一共有19个大棚,都是今年3月建起来的,根据目前的长势,一个棚年产值1万元左右,这茬蔬菜整个基地的产量预计能到2万公斤,整个基地产值在19万元左右。”孟祥荣说。
蔬果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我承包了两个大棚,从今年正月开始换土、整地、栽种,到中期的拔草、打叉以及现在的采摘、分拣、装筐,我一年能在基地务工180多天,离家近,能挣钱,还能顾上家,我感觉很好。”村民黄远春一边在地里摘西瓜,一边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基地的建立,不仅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了群众收入,更盘活了村集体经济。“除村集体每年可享受分红收益外,基地每天能有二三十人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孟祥荣介绍。
与此同时,由于柞水离西安较近,每逢周末,游客三五成群地前来基地,沉浸式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园风光。
近年来,柞水县正在加速形成以木耳为主导,多种食用菌、特色种植养殖、高山茶叶、生态药业并举的农业发展格局。
“柞水木耳”品牌价值凸显,已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同时,全县已经建成91个种植基地和12个鸸鹋及林麝特色养殖基地,带动4306户农户1.5万人就业,2024年人均实现增收2.3万元。全县发展茶叶2850亩、中药材种植1.9万亩,实现产值1917万元,今年一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3.9%。 通讯员 张莹雪
发布日期: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