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经济“热”力十足 助燃服务消费再升级
文章字数:1,317

在江苏盱眙,第25届盱眙龙虾节已于6月12日开幕,来盱眙吃小龙虾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游客们畅玩丛林飞旋、木筏远征、桂林之眼摩天轮等超高人气项目;在长沙,夜爬岳麓山、观赏橘子洲夜色之美成为夏日游客打卡的新方式;在广州热雪奇迹,岭南人避暑不仅有荔枝,还可以踏上雪道,体验夏日冰雪游。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应抓住夏季消费窗口期,加大政策力度,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消费品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需求扩容升级
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突出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介绍,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和“投资于人”政策落地,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中国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消费需求扩容升级,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尤为突出,消费者从“满足基本需求”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等改善型服务消费,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文化娱乐消费方面,“情绪消费”成为新热点。不少年轻人愿意为一场演唱会或者音乐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直播间里,LABUBU等盲盒玩具的稀缺款受到消费者抢购。
旅游消费方面,上市公司积极推进暑期出游产品销售。众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信旅游”)零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出游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70%,暑期GMV(商品交易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0%左右。其中,亲子客群占比预计将超六成,成为暑期消费主力军。
小众目的地受到游客青睐。美团副总裁、酒店旅行负责人李锦飞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在异地游客增速排名前列的旅游目的地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小众旅游地占比高达80%。
服务供给能力提升
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攀升,“夜游+”“演艺+”“赛事+”等复合式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推动消费链条延长和价值提升。扩大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成为各地发展服务消费的重点方向。
在暑期,不少地方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场景,推出差异化旅游体验。“目前年轻人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我们推出了碾中药、做香包、定制花草茶配方等体验活动,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来研学游,感受中医药文化。”亳州养生会客厅招商负责人章帅向记者表示,他们结合当地的药材资源和中医文化,在开发新中式茶饮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同时,也积极发展“药膳+文旅”“产业+研学”。
“在新消费形势下,政策及企业层面既要抓住暑假时机,充分挖掘暑期旅游、夜间经济等传统夏日消费模式的巨大潜力,又要抓住研学游、邮轮游、情绪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爆发式增长窗口,将其与传统消费模式融合,大力发展复合型消费场景,推动服务消费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
展望未来,服务消费有望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高盛研究团队在6月初发布的研报认为,近期的政策措施已转向提振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在中国家庭消费中仅占46%,相比发达国家约60%的占比确实偏低。未来消费领域的高潜力增长点可能在于服务消费。
毛艺融 张芗逸 屈珂薇
发布日期: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