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为情绪价值买单,值不值?
文章字数:1,298

  近年来,“情绪消费”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从捏到变形的解压玩具、每周一束的鲜花,再到怀旧氛围感的CCD相机,不远万里奔赴的演唱会……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正不断“点燃”新的消费热点。
  情绪消费已非噱头,正悄然形成发展声势。据《情绪消费崛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报告显示,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经济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花钱买快乐 小物件里的大满足
  在西安的街头巷尾,抽盲盒、买手办、夹娃娃等消费潮流在年轻人中蔓延。记者走访商场连锁精品店看到,徽章、挂件、盲盒、毛绒玩偶等各式各样的二次元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多在15-100元之间。店里有不少年轻消费者驻足停留,有的正在挑选盲盒,有的在看新发售的“谷子”徽章。
  大学生赵梦琪就热衷于收集精致可爱的小物件,挂件和盲盒是她的最爱。“每当心情烦躁,买个盲盒就能愉悦起来。”她表示,“我喜欢买小型的,可以挂在书包或钥匙上,均价一般在50元以内。”
  除了盲盒带来的即时快乐,面对情绪压力时,夹娃娃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这种兼具娱乐与竞技性质的游戏设备,在商场、电影院等场所随处可见,日益受到欢迎。
  西咸万象城抓娃娃店内人头攒动。除了小孩,娃娃机前也不乏成年人的身影。“几乎每次考完试都会和朋友来玩,很放松,成功抓到娃娃后非常满足。”24岁全职备考公务员的宜佳坦言,抓娃娃是她缓解压力的方式。
  “记者调查发现,抓一次娃娃通常需1-3枚游戏币,线上平台常有团购优惠,例如小寨金莎国际购物广场某娃娃店38.8元138枚游戏币的链接,销量已突破8万。
  体验至上 开心让产品“价值连城”
  小贺紧盯着抢票软件,卡着时间点不停点击链接——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抢购演唱会门票。“每次抢票都像一场战斗,但只要成功,那份喜悦能持续很久。”小贺笑着说,“在现场跟着歌手歌唱摇摆,所有压力和烦恼仿佛瞬间蒸发,整个人又充满了活力。”为了一场心仪歌手的演唱会,她愿意省吃俭用数月,甚至请假跨城奔赴。在她看来,这份快乐千金难换。
  这种追求独特体验以获得情绪满足的消费模式,正悄然重塑着人们对商品价值的判断。在这一趋势下,一些产品被赋予了更多“情绪价值”。例如十几年前的CCD相机,凭借其拍摄照片特有的朦胧感、胶片感,掀起一阵“怀旧消费”热潮。
  “每次在网上看到CCD拍的照片,那种独特的氛围感让我心动不已。”小雨分享道。尽管手机滤镜也能模拟类似效果,可她依然渴望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CCD相机。对她而言,亲手按下快门的仪式感,仿佛带她回到了童年翻看老照片的瞬间。这份难以替代的情绪价值,值得为此买单。
   记者手记
  当下,“为情绪价值买单”已成为快节奏生活与复杂情绪交织下的一种自我疗愈与追求,“及时行乐”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选择。
  物质丰盈的时代,情绪价值反而成为稀缺品。无论是盲盒带来的惊喜、抓娃娃收获的成就感、演唱会中的压力释放和CCD捕捉的独特瞬间,人们购买的远不止商品或服务本身,更是内心的满足、情感的寄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要消费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并能带来真实的正向情绪反馈,为情绪买单便值得。它让我们在平凡日常中寻得专属的快乐与意义。同时,消费者也需提升辨别力,警惕非理性溢价,理性消费虚拟商品,尤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