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护传承中挖掘文化遗产魅力
文章字数:1,151

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秦岭博物馆举办。此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陕西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显著成就,全省将开展480余场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文物保护成果展示、文化遗产体验、学术研讨等。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打好“八场硬仗”。立足陕西文物事业发展的新需求,更加自觉地扛起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扎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学习宣传贯彻,高质量完成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深化重大考古研究,一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拓展联合考古、古迹修复、文物外展、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不断为文化强省和陕西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推介活动”终评名单正式揭晓,共评选出6项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分别是“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鱼河堡北城墙保护加固项目”“富平藏书楼修缮项目”“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保护修缮项目”“瓦房店会馆群——北五省会馆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项目”和“西安渭桥遗址汉代古船保护项目”。
当日,陕西省西安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被授予第二批“陕西省青少年文博素养培育基地”称号并授牌。这些中学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博物馆这座“大学校”中汲取文化养分。
同时,西北大学为秦岭博物馆授予“西北大学地质科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牌匾,旨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教学实践、科研协同、人才培育”三位一体合作格局,既为高校学子打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场域,让地学知识在秦岭地质资源的研习中落地生根;也依托博物馆丰富的地质样本与高校专业优势,深化秦岭地质演化、资源保护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共探自然奥秘;更通过双方在员工培训上的联动,提升博物馆展陈讲解与高校实践教学的双向专业能力,以科教融合之力,推动地学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与地方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秦岭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43788平方米,外形设计灵感源自夏代玉牙璋,依山就势,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展现绿色发展理念。馆内设有秦岭展厅、商洛展厅等多个展厅,陈列着近500件文物及自然标本,涵盖石器、陶器、玉器等,全面展现秦岭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自2025年1月试运营以来,已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成为热门打卡地,其公益讲解服务与特色文创产品也深受好评。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陕西省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更是在保护和传承中挖掘文化遗产魅力,为推动陕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张潇 张红中
发布日期: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