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正式面向大众开放
一日看尽三秦“花”
文章字数:1,151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介绍马勺脸谱。

  一只灵动孔雀,傲立于繁花铺地的春意中歌唱,朵朵繁花全是用陕西非遗面塑技艺制成;充满古韵的皮影戏展示区中,上演着“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精彩,点击台旁的互动屏,陕西皮影与木偶戏的制作工艺流程跃然幕上。
  作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的重要环节,6月10日,省级重点文化工程、总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二楼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这里集中展示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也通过科技感、沉浸感、体验感十足的全新参观体验,让华彩非遗重焕新颜。
  陕西是非遗资源大省。全新开放的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以“秦韵千年·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让以非遗为载体、跨越历史长河的三秦文化记忆,映入眼帘。
  记者从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处获悉,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构建了“展陈+功能”两大核心板块。其中,展陈板块分为“秦蕴”“秦艺”“秦工”“秦风”四部分,全景式呈现陕西非遗十大门类,涵盖陕北秧歌、华县皮影、凤翔木版年画、西安鼓乐等近20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功能板块分为“秦创区”“生态保护区”“精品区”“文创区”“研学区”“临展区”六大区域,集非遗活态传承、创新转化、教育普及于一体,致力于打造陕西非遗保护传承的综合性平台。
  步入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犹如步入了三秦非遗艺术“大观园”,从牛郎织女、刘海金蟾、吹箫引凤等神话传说,到体现三秦儿女生产、生活智慧的民谚歌谣;从古朴的木版年画、奔放的安塞农民画、神秘的富县熏画,到琳琅满目的陕西刺绣、剪纸、泥塑、社火马勺脸谱;从在耳畔回响的秦腔、鼓乐、陕北民歌,到让人唇齿生津的肉夹馍、油泼面、羊肉泡馍……在这里,三秦非遗无处不在,甚至触碰悬挂在馆顶的灯牌,就能听到陕西各地方言版的民谚、歌谣,还可以学一学地道陕西话。
  各种沉浸式和互动装置,是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的一大亮点特色:“花馍天工”中诠释“抟面化真”的花间孔雀,能动能唱;石雕区域中的石狮子,反映了它从石料、雏形、修型到精雕四个阶段的“诞生过程”;“戏苑百花”区域中,被打造成汇集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曲艺四大非遗类别的复合型展演空间,热闹非凡;在美食非遗区域,点击陕西美食数字地图,就可“吃遍”陕西特色美食;如果愿意,你更可以在展馆“放风筝”——在“张氏风筝制作技艺”展区,观众可以在巨型风筝前,尝试转动前面的转轮,齿轮组即刻驱动展柜内的“风力模拟系统”,这种“观众即风伯”的设计,让人直观感受匠人如何将风力转化为动能:风筝骨架的重心偏移角度、传动装置的齿轮配比、绸布面料的阻力系数,每一处细节背后都是千百次的试验。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的建成开放是陕西非遗保护工作的标志性里程碑,也将成为陕西非遗宣传展示的全新窗口。 孙欢
发布日期: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