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6月1日不许下雨” 打破天气预报刻板化
文章字数:751
  5月31日,深圳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布一则视频。视频中,主播以“天庭儿童关爱办深圳办事处天气统筹部”名义发布《关于6月1日不许下雨的通知》,要求6月1日深圳全市不许下雨,最高温度控制在31(摄氏)度,请雷公、电母及深圳区域内各龙王知悉并落实执行。
  不少网友称赞该通知充满童趣、很可爱。6月1日,有媒体记者联系深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恰逢临近儿童节,是家长和孩子做出行计划、关心天气的时候,便结合节日特色策划了这则视频。6月2日上午,该主播对媒体笑称:雷公电母和深圳各龙王都落实得很好。
  在公众印象中,气象预报是比较严肃的一件事。这是因为官方机构所发布的信息关乎公共利益,不容误解误读。然而,近年来,部分官方机构的表达开始打破刻板化,给公众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也让相关官方信息迅速“出圈”成为热门话题。
  此次深圳市气象局发布的视频,改变了传统天气预防固有模式,蕴含着多种深意。其一,以贴近儿童的幽默口吻,展现童趣表达节日祝福;其二,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使人更易记住当天天气;其三,“不许下雨”戏谑背后是对天气情况科学、精准研判。
  从多位网友反馈看,深圳当天确实没有下雨,为儿童游玩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气象预报不但让儿童群体觉得有趣,进而增强对气象知识的关注,也把很多成人拉回到童话世界。显然,任何官方发布的信息,目的都是广而告之,而上述充满童趣的通知,传播效果无疑更显著。
  这对其他官方机构都有一定启示意义,即在不影响官方信息准确发布的情况下,不妨因时因事因人,采用更多灵活、多元的表达方式,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望使公共服务价值最大化。
  而通过相关话题热度也能看到,公众对于打破表达刻板化有更多关注和期待。乐见更多官方机构适当突破固有模式,这对重塑官方形象、改革官方信息发布方式都是有益探索。 冯海宁
发布日期: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