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路径 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文章字数:1,352

2025年,西航职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制造学院”)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教师团队成功获批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这是该院深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出的又一硕果。
四项工程 构建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
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制造学院主动思变破局,精准施策,坚持跨界、融合、共长的教师团队建设理念,按照“内培外引优结构,搭建平台促发展”的建设思路,实施分阶梯次人才成长梯队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匠)工程”教师成长路径,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成长导师,帮助青年教师一年过关、两年成型、三年成才。“英才工程”,定制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国—省—校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夯实骨干教师职业本领。“强翼工程”,柔性引进行业权威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发挥传帮带效能,培养骨干教师成为专业带头人。“名师(匠)工程”,培育教学名师、三秦工匠、技术能手等精英人才,聘任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大师,持续扩充名师(匠)阵容,发挥头雁效应,引领“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 赋能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2022年,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专业群入选陕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迈进了快车道,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制造学院聚焦航空高端制造领域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问题,秉持“产教协同打造双师队伍、创新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原则,探索校企联合开展航空高端制造领域“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培养路径。
近三年,制造学院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建设了贯穿航空发动机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教师培养平台,打造了集教师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双师素质培养。通过为教师量身定制专项技能培训、联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协作开展技术攻关服务等项目,助力教师夯实专业基本功,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打造专业团队带头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
近三年,制造学院与陕西长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政策文件,定期选派教师脱产进站研修、假期进站顶岗实践,联合制定实践流动站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培养项目的高效实施,助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
诸策共举结硕果 锻造航空动力之师
持续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打造专兼融合、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5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6项、横向课题23项、授权专利12项、国家级课程2门、国家级教材2本,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2项。
2025年,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教师团队获批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
下一步,制造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教师职业修养、完善教师育训体系、深化团队合作机制、利用现代化平台赋能,打造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技能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本报记者 周生来
发布日期: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