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强基固本绘画卷
——汉中市南郑区圣水镇以“五有”加强社会治理
文章字数:1,723
  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圣水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治理,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旺、治理优的融合发展之路。2020年,圣水镇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镇”,2011年至2024年实现区委区政府综合考核“十四连优”,2021年被列入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2023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公务员集体记二等功”。圣水镇庄房村“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助力社会治理”做法在2024年全省社会治理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党建引领“聚”,平安责任“有落实”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稳定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坚持“组织强筋”与“队伍壮骨”结合,对原有的平安稳定组织架构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实施“雁阵培育”计划,从致富带头人中“推”、创业优秀青年中“引”、返乡大学生中“聘”,储备村级平安稳定力量942人,明确培养方向,使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成为维护稳定的守门人。在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上,镇领导班子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实行每半月研究平安稳定工作制度,全面梳理风险点和重点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预警处置高效。
  整合资源“建”,矛盾化解“有平台”
  圣水镇党委、政府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规范化建设作为抓手,因地制宜,改造原有闲置15年近100平方米的计生服务站,将群众信访接待中心、网格信息中心、视频指挥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等“多中心”整合打造为“一站式”矛盾多元解纷中心。中心按照“1+N”功能分区建设,即一个群众来访登记台、矛盾纠纷调解区、心理谈话咨询室、分析研判会议室,整合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多个职能部门资源,配备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采取“常驻+轮驻+随驻”运行机制,对矛盾纠纷实现一站受理、有效甄别、精准分流、就地调处、实时督办、依法引导、回访结案,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严密的工作链条。自“一站式”矛盾多元解纷中心运行以来,共摸排登记矛盾纠纷219件,成功调处215件,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
  研判闭环“调”,管控调处“有路径”
  全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实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流交办、多元化解和限期办结,线上线下同步受理化解。一方面线下坚持“日排查、日报告、周分析、月调度”,定期组织相关力量,对矛盾集中排查。对受理矛盾纠纷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整合矛盾纠纷三本账,即研判预警账、登记受理账、调处回访账,形成研判记录—纠纷台账—调解协议—回访跟踪的工作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闭环。另一方面线上运用汉中社会治理“一格通”信息平台和圣水镇慧智平台,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分流交办到责任科室、责任人和村(社)人民调解委员会后,进行限时督办、回访销号。中心通过“分色预警”“吹哨派单”快速响应群众诉求,有效做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
  网格服务“融”,多元解纷“有体系”
  积极构建“全网整合、规范高效、联动共治、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镇15个村(社区)居民小组设置划分一级网格134个、二级网格779个,组建134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形成金牌人民调解员队伍;设立群众工作室30个,打造以“蒋杰群众工作室”为代表的治理品牌;聘用法律顾问7人,将矛盾纠纷、法治宣传等工作全部融入网格事项。落实网格员“四个一”制度(一个联户微信群、一本联户信息账、一张联户工作表、一块联户公示牌),实施“网格员职责清单、服务事项清单、笑哭脸评价清单”,规范流程,依托“汉治通”APP和“一格通”信息平台,对全镇网格员及15支巡逻队伍进行实时指挥调度,做到网格治理无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
  普法德治“润”,治智融合“有成色”
  讲好乡村故事,传播和谐声音,依托道德讲堂,定期组织开展村民讲坛宣讲、村里人讲村里事,宣扬见义勇为、创业致富、诚实守信、文明示范、孝老敬亲的先进典型,2024年15个村(社区)共开展文明宣讲119场次。坚持把“建机制、培根本、固长效”作为主攻方向,建成以向阳奋斗为代表的12个口袋公园和议事广场,强化了宣传、增进了和谐。安装党群连心“云喇叭”35套,安装视频监控2638个,建立1000人的矛盾纠纷调处和志愿服务人员库,形成派出所主力民警6人包片,15名警务助理共同参与平安治理的队伍体系,全镇“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本报记者 韩轩
发布日期: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