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超市+夜市”畅享美育新体验
文章字数:1,678
“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近日,伴随“幸福三秦”陕西省群众歌手大赛优秀歌手展演(中老年专场)在汉城湖景区开唱,“三秦四季 向美而聚”2025陕西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惠民活动迎来收官之夜。
据介绍,5月19日至25日,是全国一年一度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在今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创意打造了文化“超市+夜市”系列活动——白天,“文化超市”开设美育课堂、文化大讲堂、艺术展览等公益美育多元服务;夜间,“文化夜市”用惠民演出、非遗集市等沉浸场景,打通“全时段、全场景、全年龄”文化体验。当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被有效拓宽,市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便可畅享文化新体验。
“按需点单”
这个“文化超市”不一般
在2025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全新开启的“文化超市”美育课堂最受人关注:主办方以56门课程的“丰沛供给”与“群众按需点单”的灵活机制,面向公众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公益美育体验课堂,邀请文化非遗领域的专业老师授课,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书法、插花、礼仪……我手速不错,这期报上了6门课。”开课第一天,记者在插花课《花点时间》的课堂上,遇见了家住南郊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已经参加过陕西省文化馆组织的不少公益课程,“但这次课程种类更多、更有趣,而且可以通过小程序自己‘点单式’选课,可以说是大大升级,也更方便了。”
记者从陕西省文化馆了解到,经过对市民美育需求的前期充分调研,本次“文化超市”公益美育课堂课程设置了书法、非遗、生活美学、数字科技、健康养生等多元领域,每日在馆内的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瑜伽室等多空间从早到晚有序展开。
在书法课《行书的发展流变与临摹取法应用》中回溯行书艺术的千年脉络;在插花课《花点时间》里学习“三才式”插花技法,演绎中式雅致;在手工课《手工编织、盘扣和香囊制作》的课堂上,让手作盘扣、中国结与艾草香囊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在生活美学课《服饰搭配与化妆造型》,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重现千年国风美学……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数千市民走入公益性质的“美育课堂”,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美学实践。
“56门课程,场场爆满,间间教室氛围浓厚。”陕西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小课堂日日有”,陕西省文化馆的“文化超市”还安排了“丝路秦风文化大讲堂”等“美育大课堂”,市民同样可以通过“按需点单”的方式在官方小程序进行“预定”“选课”,美育课堂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艺术与生活联结,充分彰显了“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的核心服务理念。
融合创新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文化带来的精彩纷呈,不只在白天。5月19-25日,夜幕下的西安汉城湖景区,舞台亮丽、节目纷呈——陕西省文化馆以此为“阵地”,以“6场精品演出+非遗乐购集市”的模式,构建出市民乐享“文化夜市”的新场景。
从儿童剧《遇见星海》的演出,到弦乐四重奏的高雅艺术;从秦腔专场的火爆场面,到群众社团“百姓舞台”的活力绽放,再到曲艺专场的欢声笑语、中老年歌手展演的温情传递……一周时间里,每天一个主题,覆盖全年龄段,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享”的全民艺术普及新路径。
伴随“文化夜市”同步开设的非遗乐购集市上,皮影、剪纸、麦秆画等陕西非遗瑰宝琳琅满目,市民在“逛、赏、购”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文化超市’让大家找到了兴趣所在,‘文化夜市’让夏日夜晚有了诗意,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举办。”西安市民方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还举行了陕西省第十一届新产业工人诗歌朗诵会、2025陕西省青少年艺术展演、“百贤墨像——孙杰陕西文化名人肖像展”等公益文化活动。
陕西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陕西省文化馆通过“白+黑”全天候服务、“馆+景”沉浸式体验、“老+小”全年龄段覆盖,以及“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创新模式,正构建起“全民参与、全时覆盖、全域共享”的文化服务网络,“下一步,陕西省文化馆将着力推动文化馆从‘文化空间’向‘精神家园’升级,让文化馆在文化惠民中,真正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孙欢
据介绍,5月19日至25日,是全国一年一度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在今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创意打造了文化“超市+夜市”系列活动——白天,“文化超市”开设美育课堂、文化大讲堂、艺术展览等公益美育多元服务;夜间,“文化夜市”用惠民演出、非遗集市等沉浸场景,打通“全时段、全场景、全年龄”文化体验。当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被有效拓宽,市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便可畅享文化新体验。
“按需点单”
这个“文化超市”不一般
在2025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全新开启的“文化超市”美育课堂最受人关注:主办方以56门课程的“丰沛供给”与“群众按需点单”的灵活机制,面向公众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公益美育体验课堂,邀请文化非遗领域的专业老师授课,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书法、插花、礼仪……我手速不错,这期报上了6门课。”开课第一天,记者在插花课《花点时间》的课堂上,遇见了家住南郊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已经参加过陕西省文化馆组织的不少公益课程,“但这次课程种类更多、更有趣,而且可以通过小程序自己‘点单式’选课,可以说是大大升级,也更方便了。”
记者从陕西省文化馆了解到,经过对市民美育需求的前期充分调研,本次“文化超市”公益美育课堂课程设置了书法、非遗、生活美学、数字科技、健康养生等多元领域,每日在馆内的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瑜伽室等多空间从早到晚有序展开。
在书法课《行书的发展流变与临摹取法应用》中回溯行书艺术的千年脉络;在插花课《花点时间》里学习“三才式”插花技法,演绎中式雅致;在手工课《手工编织、盘扣和香囊制作》的课堂上,让手作盘扣、中国结与艾草香囊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在生活美学课《服饰搭配与化妆造型》,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重现千年国风美学……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数千市民走入公益性质的“美育课堂”,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美学实践。
“56门课程,场场爆满,间间教室氛围浓厚。”陕西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小课堂日日有”,陕西省文化馆的“文化超市”还安排了“丝路秦风文化大讲堂”等“美育大课堂”,市民同样可以通过“按需点单”的方式在官方小程序进行“预定”“选课”,美育课堂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艺术与生活联结,充分彰显了“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的核心服务理念。
融合创新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文化带来的精彩纷呈,不只在白天。5月19-25日,夜幕下的西安汉城湖景区,舞台亮丽、节目纷呈——陕西省文化馆以此为“阵地”,以“6场精品演出+非遗乐购集市”的模式,构建出市民乐享“文化夜市”的新场景。
从儿童剧《遇见星海》的演出,到弦乐四重奏的高雅艺术;从秦腔专场的火爆场面,到群众社团“百姓舞台”的活力绽放,再到曲艺专场的欢声笑语、中老年歌手展演的温情传递……一周时间里,每天一个主题,覆盖全年龄段,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享”的全民艺术普及新路径。
伴随“文化夜市”同步开设的非遗乐购集市上,皮影、剪纸、麦秆画等陕西非遗瑰宝琳琅满目,市民在“逛、赏、购”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文化超市’让大家找到了兴趣所在,‘文化夜市’让夏日夜晚有了诗意,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举办。”西安市民方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还举行了陕西省第十一届新产业工人诗歌朗诵会、2025陕西省青少年艺术展演、“百贤墨像——孙杰陕西文化名人肖像展”等公益文化活动。
陕西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陕西省文化馆通过“白+黑”全天候服务、“馆+景”沉浸式体验、“老+小”全年龄段覆盖,以及“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创新模式,正构建起“全民参与、全时覆盖、全域共享”的文化服务网络,“下一步,陕西省文化馆将着力推动文化馆从‘文化空间’向‘精神家园’升级,让文化馆在文化惠民中,真正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孙欢
发布日期: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