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饭桌上的“食”来运转
文章字数:1,410


  从“柿柿如意”汤圆到春节餐桌上的“年年有鱼”八宝饭,再到临近端午的“一路高粽”,食品中的“玄学”在消费市场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通过捏造巧妙的造型和赋予其寓意,食品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是承载了深厚文化意义,成为情感的寄托。
  “油条鸡蛋”——中国人骨子里的考试神器
  最近,紧临期中考试的初二学生小赵在周四的早晨,收到了母亲为他准备的“特别”早餐。
  小赵的母亲按照习惯,当天早早就出门,在附近的早市上给儿子买一根油条,又赶回家煮两个鸡蛋,寓意着“一百分”,在中国,许多家庭都认为这样一顿早餐可以为考试带来好运。
  小赵考试结束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还特意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感谢“油条与鸡蛋”带来的好运。
  油条和鸡蛋不仅仅是因为“玄学”作用,更是母子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和支持。
  “油条鸡蛋”出现在几代人的早餐桌上,它们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家庭仪式感。
   超市里寻“好运”
  在超市的散装糖果区,退休老人李奶奶正在挑选一种玉米样式的糖果。这种糖果有着红黄色调的包装,上面还印有玉米图案,寓意着丰收和吉祥。李奶奶回忆起小时候说道:“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家人都会买这种糖来庆祝,现在看到了觉得很亲切。”如今,他带着小孙子再次购买,希望将这份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在零食区域,一位年轻女士被一款名为“幸运饼干”的产品吸引,这款饼干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每块饼干内部都有一张写有美好祝福的字条,每款不同,随机抽选。她兴奋地拿起了两盒放入手推车内:“我很早之前就在国外的综艺上看到过这个,这是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想过两天跟朋友一起拆开比比运气,所以就买了两盒。”
  与此同时,超市的干货区,一位手拿“大橘大绿”饮料的女孩站在干货柜台前,只见她另一只手中拿着一袋花生笑着对身边的朋友说:“这袋花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和家人一起围坐着聊天、吃花生的那段日子,很怀念那个时候。买一袋吧,希望新的一年我们一家人也都能好事‘花生’。”
  冰柜里,柿子形状的“柿柿如意”汤圆、锦鲤模样的“年年有鱼”八宝饭、临近端午的“一路高粽”都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超市里的每一款吉祥食品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品牌通过创新,进一步强化了“好运”和“福气”的象征意义,如今,超市已不再是超市,而是变成了“吉”市。
  记者手记
  近年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渴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寄托。食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玄学”属性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例如,“柿柿如意”汤圆和“年年有鱼”八宝饭的流行,不仅是因为其美味,更因为它们背后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和美好祝愿。
  食品“玄学”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反映了现代消费者对情感和心理需求的重视,同时,推动了品牌营销策略的创新。许多企业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推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食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食品“玄学”的兴起,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心理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也满足了人们对情感寄托和心理疗愈的需求。无论是过生日时吃的“长寿面”、超市里瓜果区域的“莓”好生活,还是通过抽盲盒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的幸运饼干,这种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好运及吉祥的心理需求,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成为消费者表达祝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情感和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食品“玄学”有望成为更多品牌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报记者 刘姚尧

发布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