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县游”火热 激发县域经济新动能
文章字数:1,732

看“村超”、体验采茶……近年来,一些县城成了不少旅游爱好者的“心头好”。
携程发布的《2025“五一”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五一”假期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木鸟民宿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县域游订单同比增长126%。
“奔县”正热潮
“真的挑花眼了!”来自上海的邱女士说,家里有学龄前的孩子,她并不想舟车劳顿,因此打算把“五一”假期目的地选在浙江安吉。“从上海开车出发3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云上草原、竹博园这些‘遛娃圣地’,既可以看自然景观又可以看大熊猫,感觉非常适合亲子游。”邱女士说。
像邱女士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县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方面更具优势。”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表示,县域作为连接城乡的枢纽,既具备乡村的特质,又能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了当代旅游者对“松弛感”“在地体验”的追求。
“现在的旅行者更理性,更注重旅游的质价比。相较于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物价高昂的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县域游优势显著,游客花费同样的金额,能收获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更好的体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
“这一系列转变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后,消费者对‘舒适体验’的追求超越对‘到此一游’的执念。”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副院长王相华表示。
除旅游观念上的变化外,县域旅游的供给质量也在提升。202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已由2012年的73%提升至93%。
交通网络完善让“奔县”不再困难。目前“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覆盖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且仍在延展、织密、提速。
“出圈”基因
小城“出圈”的关键是什么?
“00后”游客陈先生分享了一段今年春节的县城旅游体验。
“在福建莆田下面县城的那些天里,拆桔塔、游板凳灯、枫亭万人大游灯,各式各样的活动目不暇接。当地老小都在为这些活动忙碌,非常热闹。沉浸感拉满!”陈先生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带我父母也来感受一下。”
“不同于后天‘移植’的古镇古街,这种在地文化是县城的核心竞争力,老百姓参与度高,极具生命力,是避免同质化的关键。”吴丽云表示,比如近年来“出圈”的“村超”“村BA”有相似特点。
记者观察到,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里,排名靠前的多围绕当地特色构建竞争力。例如江苏常熟依托“铁琴铜剑楼”等稀缺藏书文化资源,打造虞山徒步线路与轻越野赛事,以文化体验与生态运动的差异化组合激活全域旅游;湖南浏阳深耕“花炮之乡”非遗IP,举办多场沉浸式焰火秀吸引游客;山东曲阜以孔子故里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开发“祭孔大典”“孔庙开笔礼”等沉浸式体验,走出一条中华传统文化IP创新转化的路径。
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位于山西临汾的隰县,2024年国庆因《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被更多人所熟知。在“悟空效应”加持下,隰县十几年不变的老样子发生了剧变。
县城北街上,道路、房屋进行了改造,两侧房檐下挂着灯笼,一个脚踏祥云手持金箍棒的悟空像立在街口牌楼下……
隰县文旅局局长赵会兵说,隰县目前正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加快推动全域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目的地,减少游客等待时间,把各项服务的软硬件都提升上来。
趁着“奔县游”的热潮,部分县域正对文旅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进行提升,以期解决通往景区道路条件不够、停车位和厕所不足、移动网络信号不稳定、住宿卫生条件参差不齐以及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等问题。
县域旅游的火爆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变革,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受访专家表示,外来消费的涌入可以有效提升县域的市场化水平,推动城市品牌的推广。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同时促进内外消费的良性循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此外,县域旅游还带来了城乡融合的新机遇。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场所,旅游的流入推动了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例如,城市游客在县域旅游中对当地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外部需求直接推动当地的消费增长,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万方 游苏杭 陈凯茵
发布日期: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