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咸阳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下好职业教育“一盘棋”——
专业跟着产业走 课程跟着岗位变
文章字数:1,652
  近日,在青岛奥利普奇智智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员工李想正在编写代码。“在校学习的内容能直接用于工作。我的优势是参与的实践项目多,上手更快。”李想说。
  在校参与企业项目,毕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李想这几年的成长轨迹,为咸阳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写下生动注脚。这名从职校走出的年轻人,如今每月工资超万元,正朝着项目经理的目标努力。
  作为国家首批、陕西唯一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咸阳瞄准打造“中国西部职教名市”目标,积极构建“1135”产教融合新格局,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咸阳每年有超3.7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在职业教育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实体化运行“两翼”
  近日,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西工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学生们正在加工车轮毂精密零件。
  机床轰鸣声中,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工程师王晶向记者展示了一本校企联合编制的《无人机舵面可制造性设计》手册。
  “这是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后总结的成果,每一页都凝结着实战经验。”王晶说,校企共建先进制造精雕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了一大批行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我们和隆基绿能、北京精雕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陕西工院校企合作处负责人杨延波说,“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我们联合行业组织、上下游企业等搭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一个缩影。”
  “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用人’与‘育人’,而是技术、人才、资源的全方位共享。”陕西工院党委书记惠朝阳介绍,目前,学校牵头成立1个产教融合战略联盟、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立体化服务。
  实体化运行“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咸阳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咸阳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省内外282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目前,咸阳建成产教融合战略联盟1个、示范高校3所、共享信息平台1个,并建成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培育了产教融合型企业16家。
  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钛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是重要的战略金属材料。随着陕西钛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多。
  “我们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培育人才。”陕西工院教师徐广胜指着实验室里的钛合金部件说,在校企合作中,许多企业会把研发项目交给学校,目前他正在进行产品试制及产品性能优化等工作。
  “我们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聚焦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新增、撤销了部分专业,现有专业与产业链匹配度达96.88%。”惠朝阳说。
  陕西工院这种“专业跟着产业走”的方式,源于咸阳“特色品牌工程”的政策激励。
  “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变。”咸阳市教育局职成科负责人康宁说,为深化产教融合,咸阳实施“特色品牌工程”,用真金白银加快推动特色学校、特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建设。
  打造一个具有咸阳特色的职教专业投入大、周期长。咸阳每年设立20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产教融合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实训室建设水平。如今,咸阳打造了20个特色专业,建成6所特色学校和10个特色实训基地。
  此外,咸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与海外中资企业、境外高校联合开展定制人才培训,打造“留学咸职”品牌,已面向坦桑尼亚等国家开发职业岗位标准4项。
  从实体化运行“两翼”到共建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从专业链精准匹配产业链到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新突破,咸阳正以产教融合为引擎,下好职业教育“一盘棋”。
  “我们将以‘一体两翼五重点’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咸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琚鹏飞
发布日期: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