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华章
文章字数:4,406






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榆林市横山区正以水利为笔,绘就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优化的壮美画卷。近年来,横山区紧紧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城乡供水、智慧水利、农村水利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城乡供水
润泽万家的民生答卷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民生之本。横山区将城乡供水工程视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倾尽全力打造让百姓满意的供水体系。
“三镇”供水工程
攻坚克难,改写用水历史
在横山区的黑木头川流域,响水、殿市、韩岔3个镇12个行政村2万多人曾经长期饱受水质差、水量保障率低的困扰。当地居民张大爷回忆道:“以前的水又苦又涩,烧水的时候,水壶里全是厚厚的水垢,而且一到旱季,水量小得可怜,日常生活都成问题,洗衣服、洗澡都得省着水用。”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2020年11月,市级重点项目“三镇”供水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项工程规模宏大,输水管线总长30.83公里,采用三级泵站加压技术,将“绥德米脂子洲三县城供水工程”的自来水,从黑木头川与无定河汇入口,输送至上游韩岔镇韩岔村。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面临诸多挑战,地形复杂、施工条件艰苦,但他们毫不退缩。项目经理李华说:“为了让百姓早日用上好水,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
历经三年的艰苦努力,2023年11月1日,主管线终于实现通水。清澈的自来水顺着管道流入千家万户,改写了当地居民的用水历史。然而,横山区并未满足于此,后续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2024年,韭菜沟村等5个村的分段工程顺利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走进韭菜沟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大妈高兴地说:“现在水又大又干净,洗衣机、热水器都能随便用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么大的实事。”
横山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计划对部分已通水但管网老旧的村组进行改造,并延伸管网,使总供水规模扩大至30个村5.14万人。目前,白家湾村等7个村的分段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其余18个村的设计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专业设计人员深入实地勘察,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力求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贴合实际。
波罗片区安全饮水工程
通水惠民,提升民生福祉
2024年12月19日,对于横山区无定河沿线城关街道办、波罗镇区域内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横山区区级重点工程——横山区城乡安全饮水提升工程(2024年度波罗片区项目)正式通水,成功解决了13个自然村及石马洼农场2个分场1638户6800多人的饮水难题。
通水仪式现场,热闹非凡,当地居民自发前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与感激。居民王大爷激动地说:“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喝上干净水了,以前的水喝着总是不放心,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水、幸福水。”
据了解,该工程的通水,使横山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8%。横山区水利局局长张云表示:“城乡供水工程是我们的重要民生工程,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供水体系,让更多百姓受益。”
智慧水利
科技赋能,引领管理新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横山区敏锐地捕捉到科技赋能水利事业的巨大潜力,积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让水利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智能化供水系统
打造供水“智慧大脑”
在“三镇”供水工程建设中,横山区水利局高瞻远瞩,搭建起领先的智能化供水运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宛如供水领域的“智慧大脑”,实现了从水源监测、流量调控到应急响应的全流程自动化。
在供水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项数据,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电脑,就能对整个供水系统进行精准调控。智能化系统依据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模型,对用水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横山区水利局信息中心主任赵刚介绍:“我们通过分析历史用水数据以及天气、季节等因素,能够提前预判不同时段的用水高峰,从而合理调配供水设备的运行参数,保障供水稳定性提升了30%。”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段,系统通过分析以往同期的用水数据,结合天气预报,提前加大了供水设备的运行功率,满足了居民在炎热天气下的大量用水需求,避免了供水不足的情况发生。同时,系统还具备应急响应功能,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供水安全。
农村智慧供水试点
探索农村供水新模式
马坊村作为农村智慧供水的试点,构建了一套适配农村用水特性的独立智慧化供水系统。在水源地、蓄水池和配水点等关键节点,都部署了先进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24小时不间断采集水压、水位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智慧供水平台。
一旦某个节点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维修人员可以迅速响应,及时解决问题。据了解,异常情况发生时,5分钟内即可触发警报,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村民们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村民刘大哥说:“以前用水心里没底,不知道啥时候会停水。现在有了这个智能系统,用水更放心了,感觉我们农村的生活也和城市接轨了,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横山区水利局计划将马坊村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农村地区,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农村水利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水利根基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横山区始终将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农业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2024年,横山区水利局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方面下足了功夫。实施的171个项目,覆盖了30个村,惠及3万余人。这些项目从水源地保护到供水管道铺设,从水质净化处理到供水设施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用水需求和意见建议。横山区水利局农村供水项目负责人李明说:“我们始终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真正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让他们喝上干净、安全的水。”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农村供水的水质和稳定性大幅提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显著提升。如今,走进横山区的各个村庄,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清澈、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喝上了“放心水”“幸福水”。
农田水利设施升级
为农业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横山区同样成果丰硕。维修养护及水毁修复7处、斗门维修13座、退水渠维修30米,大闸维修6座、平整渠岸7.8公里。二道峁渔种场配套设施维修2处,改造干渠8.78km,改造及新建渠系建筑物103座,新建用水量测设施105处,配套灌区信息化管理设施1套,新建泵站1座,管道铺设1850米,保障灌溉面积达13.4万亩。
这些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前,由于水利设施老化,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产量一直不高。现在,完善的水利设施让农田得到了及时、充足的灌溉,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民张大哥高兴地说:“现在有水浇地,庄稼长得好,收入也增加了,以前一亩地的收入也就几千元,现在能达到上万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据统计,在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后,横山区的农作物平均产量提升了15%-20%,农民人均增收约2000元/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未来发展方向
迈向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展望未来,横山区水利事业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水资源双控管理
强化节水,科学用水
横山区将健全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考核体系,引导用水主体强化节水意识,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计划到2025年农业用水效率提升20%。横山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孙伟表示:“我们将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
智慧水务深化
创新技术,精细管理
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水资源动态调配,进一步提升水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水权交易中的应用,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横山区水利局局长张云说:“智慧水务是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不断创新,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事业。”
生态水利融合
保护生态,和谐共生
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新增湿地面积500亩,生物多样性提升30%。通过生态水利的融合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让横山区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横山区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通过系统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与严格监管,构建起城乡统筹、智慧高效、生态友好的现代水利体系。其成功经验表明,水利高质量发展需坚持民生导向、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相信在未来,横山区水利事业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横山区贡献更大的水利力量,让这片土地在水利的润泽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质量安全监管
严守底线,筑牢水利发展防线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横山区持续强化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严守质量底线,筑牢水利根基。
工程监管体系
全方位检查,零容忍整改
2024年,横山区水利局全年开展质量安全检查12次,检查范围涵盖了区内所有在建和已建水利工程。检查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工程进度等进行细致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全年共下达整改通知书30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时,为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横山区水利局还组织了2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培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80人次的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横山区水利局质量监督站站长王强说:“我们对水利工程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管,确保每一个工程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让百姓放心。”
河道管理与水旱灾害防御
守护水生态与水安全
在河道管理方面,横山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建立并完善河长制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构建起区、镇两级联动的精细化管理网络。区里的主要领导担任区级河长,各镇的负责人担任镇级河长,他们定期巡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提高河道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横山区还搭建了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不间断监测。2024年,25名区级河长累计巡河35次,55名镇级河长累计巡河275次,成功解决河道“四乱”问题9个。通过河长制的有效实施,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河水变得清澈,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是横山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横山区水利局对辖区内河道、水库、淤地坝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明确并公示了全区1199座大中型淤地坝以及10座水库的三个责任人,即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此外,横山区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水毁工程的及时修复提供有力资金保障。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水情实时监测,灾害响应时间缩短40%。一旦发生水旱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全力保障区域水安全。 侯红雷
发布日期: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