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从商圈之变看消费之变
——西安全力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文章字数:1,546

  单个商场日客流量超20万人,大唐不夜城年接待游客7400多万人,西安市个体工商户228.7万户,汉服馆近2000家……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自古以来便是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而今,作为拥有1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西安全力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优化城市商业布局,重塑城市消费空间,新商圈不断崛起,老商圈持续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新商圈崛起——首店首发深受年轻人喜爱
  去年底,在西安市中轴线南端核心地带,一座新的商业综合体——万象城盛大开业,其标志性建筑“生命之树”犹如一棵绚丽绽放的银杏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商圈是展现城市活力和经济动能的重要窗口。西安万象城的开业,是近年来西安商圈建设紧跟商业发展步伐,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西北首店、陕西首店频频登场,首店经济活跃;国际潮流、各地餐饮纷纷入驻,商业气息浓厚……在这座沉淀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里,贴合群众需求的新商圈正不断崛起。
  近年来,西安的商圈正经历着深刻的创新与变革。从传统的购物场所,逐渐演变为集购物、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空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西安市各大商圈通过打造新场景、引进新业态、创建新模式,有力激发了城市消费活力。
  2024年,一批标志性商业综合体在西安落地,全市新增商业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6%左右,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老商圈焕新——“进城逛街又成一件很时兴的事”
  西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中心城区商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西安市近年来重点培育打造“钟楼—大南门”和“小寨—大雁塔”2个都会级商圈,加快推动古城商圈业态更新,使古迹游览、文化体验、国潮消费、时尚零售相得益彰。
  近年来西安文旅“火爆”出圈,为承载重要文化内涵的“钟楼—大南门”商圈带来新机遇。2024年,西安市接待游客3.06亿人次、游客总花费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2.3%。
  “这几年,钟楼周边的四条大街上出现不少陕西土特产店铺和汉服店,成为老商圈转型拥抱大旅游时代的生动见证。”陕西中商联商业研究院院长侯治国说。
  城墙根下,创意小店、主理人店、买手店错落排列,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社交媒体上,许多“90后”“00后”年轻人分享着精美的内容,展示一条条串起护城河、顺城巷、书院门的“CityWalk”路线和一个个喝咖啡、骑单车、拍照片的休闲午后。在这些靓丽的画面里,永宁门的飞檐斗拱倒映在SKP的玻璃幕墙上,城墙根的斑驳石砖见证着老菜场的烟火气息,厚重历史和商业文明的全新碰撞讲述着新的故事。
   文旅商融合——沉浸式空间提档消费能级
  “商业+文化+旅游+演艺+博物馆”,商在城中,城在商中,这是千年古都西安繁华的又一面。
  时至傍晚,挂在仿唐建筑檐角上的夕阳,一缕一缕地收尽。华灯初上,在一片流光溢彩中,大唐不夜城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2.1公里的长街上,众多身着精美汉服的游客款步而行。
  “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西安商圈新体验,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消费新选择。”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说,传统商圈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旅游演艺与商圈之间逐渐形成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数据显示,2024年大唐不夜城及周边商业综合体销售额达33.12亿元,其中汉服产业异军突起,去年创造租售、旅拍、文创等综合消费约16亿元。
  古都品牌正以商圈的多元姿态走向国际。“我喜欢在西安逛街的感觉。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我并不感觉到格格不入,反而这种体验很奇妙,有种穿越到古长安的感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沙哈比京说。
  从传统购物商圈到文商旅融合消费的新型商圈,西安借助旅游热和跨界融合为游客带来消费新体验,如今这种商圈模式正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 沈虹冰 张京品游客在西安万象城“生命之树”旁游玩拍照。邵瑞 摄
发布日期: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