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贷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跑”
文章字数:840
本报讯(记者 贺孝辉 通讯员 陈炜)近日,汉阴农商银行成功发放首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贷款”,标志着陕西农信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速扩容,为助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壮大,激活县域经济源头活水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解决了公司石墨材料研发周转难题……”陕西汉阴星耀科技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作为一家专注于石墨材料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项目落地关键期面临资金瓶颈,汉阴农商银行“新材料产业链服务专班”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产业基金担保”方案,高效完成了从尽职调查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审批,成功发放该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据悉,产业基金贷是陕西省联社2025年推出的普惠金融创新政策,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信贷+核心企业增信”的三维赋能体系,建立“熔断机制+风险补偿”双重风险防控体系,依托信贷系统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前置管理,确保金融资源安全高效流向普惠实体经济,助力链式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实施以来,汉阴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省联社全程指导打通渠道,安康审计中心点对点协助落地,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台,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台《汉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汉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贷款管理办法》,签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贷款合作协议,首期注入担保基金1000万元,按照1:5的杠杆融资增信,汉阴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产业基金贷款3户1700万元,成功促成2个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预计到2025年,将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碳基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支持普惠金融,坚持做到做小做散、做优做精,真正实现“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
下一步,汉阴农商银行将以省联社“13541”工作总要求为指导,践行“四心银行”发展定位和“四求四不”经营理念,持续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金融产品改革创新,助力重点产业链,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和农信力量。
“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解决了公司石墨材料研发周转难题……”陕西汉阴星耀科技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作为一家专注于石墨材料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项目落地关键期面临资金瓶颈,汉阴农商银行“新材料产业链服务专班”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产业基金担保”方案,高效完成了从尽职调查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审批,成功发放该笔“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据悉,产业基金贷是陕西省联社2025年推出的普惠金融创新政策,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信贷+核心企业增信”的三维赋能体系,建立“熔断机制+风险补偿”双重风险防控体系,依托信贷系统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前置管理,确保金融资源安全高效流向普惠实体经济,助力链式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实施以来,汉阴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省联社全程指导打通渠道,安康审计中心点对点协助落地,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台,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台《汉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汉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贷款管理办法》,签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贷款合作协议,首期注入担保基金1000万元,按照1:5的杠杆融资增信,汉阴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产业基金贷款3户1700万元,成功促成2个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预计到2025年,将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碳基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支持普惠金融,坚持做到做小做散、做优做精,真正实现“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
下一步,汉阴农商银行将以省联社“13541”工作总要求为指导,践行“四心银行”发展定位和“四求四不”经营理念,持续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金融产品改革创新,助力重点产业链,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和农信力量。
发布日期: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