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骨骼机器人加速入局“银发经济”
文章字数:1,446

登山“神器”走红多个景区;穿上“外骨骼”的90多岁大伯腿脚灵便了……近日,多个爆火场景让外骨骼机器人走入大众视野。事实上,多家公司已抢先布局这一赛道,相关产品也已在智慧养老、医疗康复、户外运动以及工业等多领域得以应用。
“助老”市场广阔
近日,一款自重仅1.8kg、续航3-5小时、售价不足万元的登山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恩施大峡谷等多个景区走红。据了解,登山外骨骼装备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可智能识别行走、上下楼梯等多种人体运动状态,并自动提供助力,帮助减少最高30%的耗氧量,一次充电可行走数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在养老场景中,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行动不便或半失能老人,恢复或提升行走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占我国人口的22%。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不久前,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实施后,将促进养老机器人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预计到2030年,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企业密集布局
首批在泰山和恩施大峡谷景区应用的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来自肯綮科技。这家深圳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级、消费级运动增强型外骨骼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掌握人体工学与仿生机械、运动意图识别、伺服驱动控制、传感器融合运动感知系统、自学习运动增强AI算法等多领域外骨骼产品核心技术。为了拓展业务,公司长期发布招聘信息,涉及机械设计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控制算法工程师等众多岗位。
除此之外,上海傅利叶、傲鲨智能等公司也已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已抢先布局这一赛道,精工科技、信隆健康、新兴装备等多家公司称正在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已经完成产品研发。
其中,探路者表示,2024年12月,探路者集团对外发布下肢外骨骼,该款产品与迈宝智能联合研发完成,具有行走辅助、上山蹬地辅助和下坡支撑缓冲功能。能够自主识别用户的行走、上下台阶、上山下坡等各种人体运动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动作模式自动切换助力模式。
“目前已有数十家景区和多家养老机构跟我们洽谈合作,预计公司今年的产品销量将达上万台,5年内会突破10万台,达到几十万台的规模。”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运波向记者透露。
期待“技术+政策”双支撑
因为在登山及助老等应用场景中爆火,2025年被业界认为是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破局”之年,但行业面临研发成本高、市场普及度低、销售限制多和竞争激烈等盈利难点,需要持续创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行业发展。
基于多年的研发经验,探路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机协调性方面,考验驱动电机的响应和对人体运动轨迹的判断,外骨骼产品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大量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优化。同时,市场培育和产品价格也非常重要,如果外骨骼机器人的价格偏高,普通家庭将难以负担,未来需持续降低家庭版产品的价格。
探路者相关负责人建议,在政策层面加大科研支持,增加对智能外骨骼等康复辅具研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在产业端,由政府带头、企业参与,完善外骨骼机器人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另外,通过政府采购、示范项目等方式,鼓励智能外骨骼在医疗、养老、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李保金
发布日期: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