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惊蛰文会一夕谈
文章字数:3,684
  3月2日,适逢周末,著名青年作家范超兄组织了乙巳首次“范超文学馆西安读书会”活动。一众文学收藏票友在范超兄的号召下齐聚八仙庵,淘书之余读书交流,真是融融惬意!范兄曾私信盛邀,奈何我尚在湖北老家探望父母未归,空留遗憾。很快惊蛰到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此时节,大地回春,蛰虫初醒,风含情,水含笑,天气暖了,我也该启程了。3月4日晚9时10分,我从湖北荆门站出发,3月5日早上7时余西安站出站,历经10个多小时的车程跋涉,终于赶在惊蛰这天回归抵达东土大唐诗国长安,对我而言也算是新年新开始。早上回家稍作休息,刚好当日无事安排,假期尚有余暇,忽然想起还有几册闲书在魏盛涛大乐兄弟的万邦古旧书房待取,就微信询问取书事宜,不料大乐不在,回信让店里其他人代为找书,去取便是,又说范超老师也要过去取书和给书房珍藏的《大地结香 范超文丛》七卷本签名,我心想,还真是巧了,诚所谓心之念念,必有回响啊,遂微信约起范超兄下午五点同去万邦古旧书房一会。范超兄回信也很诧愕,心想怎么会这般无巧不成书啊,好吧,就为此绝妙书缘,也理应见上一面。
  我是下午四点多坐地铁到了小寨,出站后便急匆匆向附近万邦古旧书房走去。许是刚下过小雨春寒,今天店里人少而更显静谧优雅,真乃一个“以书下酒心先醉,拈笔评花字留香”品茗读书会友谈心好的地方啊。店员是个可爱的姑娘,我上前打招呼说明了来意,她就帮我找了起来,我在书房溜达,拍了几张照片,扭头,原是范超兄挑帘走了进来,忙上前打招呼就坐。店家小姐姐端来了一壶茶,我们便坐定互致问候下,共叹书事文缘好,天意从来巧安排。看到范超老师认真签过他的七卷本文集,来取的是一本《周建人文选》,我们便从周建人聊了起来,范超兄说起了他刚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周建人作为鲁迅的三弟,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此书是店主看到范兄正在开展民进先贤著作专题收藏,特意赠与他的。范超兄属于吾陕年轻一代有影响的文化人,他按照组织安排加入了以从事文化、教育、出版工作为主,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民进创始人是抗日战争时期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主要有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徐伯昕、赵朴初、雷洁琼、郑振铎、柯灵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在敌伪统治时期,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积极参加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并根据斗争需要,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主促进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2025年恰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范超兄适时向我普及了民进相关会史。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范超兄这两年作为西安市政协委员,认真积极履职,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优秀委员和十佳委员等等殊荣,那些闪闪发光的荣誉奖章,是组织和群众对他过去辛勤担当辛苦履职成就的充分肯定。那些为民奔走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也与有荣誉,范超兄表示,2024年他积极参加市政协各类活动70余次,围绕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群众增收等方面积极建言。作为市民进常委,范超兄怀揣着对西安、对政协工作的满腔热爱,一次性交出了多个提案和社情民意,致力推动西安事业强、产业兴、民生旺。
  范超兄颇具文学天赋,一直才华横溢,笔耕不辍,讲到他多年前的经历和人生重要转折时,常常让我觉得颇为传奇。说起刚毕业那阵,范超兄也是一个刚入社会的拔剑四顾心茫然者,一边是不愿回到礼泉老家,一边是“长安居,大不易”,他想要扎根西安打拼出一番天地,在更大的舞台上兑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他既没有关系,也没有背景,谋生也没有什么门径,想留在古城西安立足发展那是何其难啊。刚好这时省报社招记者,因为范超兄大学时期发表过一些文章,自觉还可以试试,于是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竞聘,同时报名竞聘的竟然有五六百人,报社只要20人,录取比1:30;范超兄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和一支生花妙笔,写了一篇生动的报道过了笔试关,又用他的文化自信幸运度过了面试关。经过激烈角逐和竞争,发榜那天,范超兄心有忐忑,最后发现竟然名列前茅,范超兄被幸运的录取了,真是不容易,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报社的大门,走上了记者和编辑的道路,也从此阔步走上了文化宣传公益事业的大道,人脉越来越广,路也是越走越宽。讲到这段过往和趣事,我觉得有些时候人生的路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你只管负责努力,老天自然垂怜。
  话题正浓时,晚饭花已开,我们从书房出来拐进街角小店,文酒淡饭上桌,继续谈范超兄后面更为传奇的从政人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后,范超兄一直倾情致力于陕西和西安各项事业发展的采访报道传播。因为包抓的是文化板块,他常常和各文化大家交流学习,写一些有关西安秦腔、关学、西安和曲江历史的研究文章发表在报刊上。机缘巧合的是,2003年,市上批准成立曲江新区,计划打造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2007年曲江新区持续推进开发建设,需要招募大量人才,尤其是需要具有文化底蕴,善于统筹规划,能干大事的人。因范超兄才华出众,他的多篇文章和报道刚好被领导欣赏,经过严格考验考察,终被市委和新区党工委选中并于2007年末直接调至曲江新区,身份一下子从打工记者编辑转变成了在编的国家干部。此后近20年来,范超兄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文化景区项目和活动的协调组织、策划宣传工作。范超兄有大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个个好的点子,一篇篇好的文案,共襄成就了曲江新区一个个文化地标,一个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逐渐丰满起来,越来越具有影响力,逐渐成为了响当当的文旅金名片和亮堂堂的城市会客厅。对曲江新区板块的开发、打造和推动,范超兄可谓功不可没。范超兄经历如此传奇,让我听来津津有味啧啧称赞,感觉像听故事更是在听一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的妙语连珠雄辩口才在奇峰斗转尽显幽默智慧,充满凝神张力的语言和文思泉涌的范式文章一起,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范儿,都是极富感染力的走到了读者和听众心里去。
  范超兄忙于政事之外更是一个知名的创作型多产作家。年轻时范超兄的理想只是希望可以出一本书以慰藉爱好,想不到出了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文章写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就是一篇妙文,至2024年底已创作近万篇作品散见各处,先后出版《范超散文》《土天堂》《唐大明宫》《大地结香——范超文丛》(七卷本200万字)《乡城》《曲江记》《故乡空远》《常谈》《乡愁西安》《雨水》《望月听泉》《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等专著近30本。主编或参编《诗韵长安》《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专著近70本。作品先后入选《思想站在散文上——新世纪的文学、思想和观念》《名家笔下的性灵文字》《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等选本百余种。2010年至今,作品相继获全国孙犁散文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鲁藜诗歌奖、全国丝路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陕西柳青文学奖、全国吴伯箫散文奖、四川散文奖等中省市大奖60余项;还有很多文章陆续发表在各大报刊后尚未整理出版,估计真要结集起来,少说还有十几本。范超兄创作之余,还身体力行促进乡村振兴和回报家乡服务社会,并从个人角度出发,先行先试,利用老家空房建设了公益文化惠民馆——“范超文学馆”,挖掘整理弘扬村庄的名人、名史、名文、名演等优势文化资源,文旅资源产品活化的“一村一品”项目极具特色,吸引村外各界智慧力量注入的同时,也让村里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倾听之间,我不断为范超兄的精神魄力所感动和激励着。范超兄用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成就了自己的今天,也现身说法的告诉我趁着年轻,有想法就去做,有机会就去博,要多努力去尝试,去接触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去开辟自己的道路,去成就自己更好的未来,切莫老大徒伤悲“一生襟抱未曾开,虚负凌云万丈才”啊。
  与范超兄惊蛰文会,颇有“与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之快感,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之美意,更有“灯火昏昏共笑语,杯盘草草话平生”之共鸣。惊蛰文会惊醒的不仅是人间草木,花鸟虫鱼,更像是一语惊醒我这梦中人一般。我在范超兄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他天赋的才华,更多的是他的自律、他的认真、他的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一种锲而不舍、死磕到底的毅力和勇气,一种勇站潮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贯通。与他交流,常常让我感受到一种儒家文人古道热肠大哥般的热情,还有一种睿智的提携和点拨,总是能让我窥见一个孜孜不倦、刻苦勤奋、锐意进取之天才作家的奋斗历程,让我心生向往而又难望其项背。范超兄自带光辉,每天都活的新鲜快乐,他的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阳光积极,蓬勃向上的力量,充满了闯劲和干劲,这种能量让他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积极打拼,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终于让满腹才华成就了豁达大度的自我,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大哥,这样的导师,这样的朋友,所以我自觉地向他靠近,也希望这种言传身教示范超越的磅礴榜样之力影响到我自己,去努力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作为。
  杨武
发布日期: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