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角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文章字数:739
立枯病
豆角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和地下根部,初为不规则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渐为黑褐色,会逐渐凹陷、溢缩,当病斑扩大至茎一周时,植株干枯而死。立枯病多发生在湿度大、低温阴雨、氮肥过多的情况。
适时播种 露地种植不要播种过早。加强苗期肥水管理,进行中耕蹲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药物防治 用噁霉灵600-800倍液或1500倍液喷雾灌根。也可用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喷雾。
锈病
豆角锈病在全生育期均可染病,但在初花期植株抗病能力最弱,易发生锈病。开始时叶片有黄白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斑点,严重时病部变成红褐色。最后叶片干枯,植株衰老死亡。锈病多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多阴雨、田间湿度大发生严重。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品种,施足有机肥,磷钾肥不能缺少,苗期中耕蹲苗,促植株健壮生长。
药物防治 用腈苯唑24%悬浮剂18-75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连喷2-3次,隔5-7天一次。也可以用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剂3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还可以用43%戊唑醇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间隔期为7天,连喷2次。
炭疽病
豆角炭疽病在多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严重时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绕茎一周,植株即死亡。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肥,苗期多中耕松土,少浇水。培育壮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溴菌腈500倍液喷雾,隔7-10喷一次,连喷2-3次。
病毒病
豆角病毒病表现为叶片黄绿相间或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也有出现皱叶、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等症状,致使花小结果少。幼苗染病植株细小,甚至死苗。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苗期田管,做好蚜虫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药物防治 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喷雾,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常喜良
豆角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和地下根部,初为不规则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渐为黑褐色,会逐渐凹陷、溢缩,当病斑扩大至茎一周时,植株干枯而死。立枯病多发生在湿度大、低温阴雨、氮肥过多的情况。
适时播种 露地种植不要播种过早。加强苗期肥水管理,进行中耕蹲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药物防治 用噁霉灵600-800倍液或1500倍液喷雾灌根。也可用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喷雾。
锈病
豆角锈病在全生育期均可染病,但在初花期植株抗病能力最弱,易发生锈病。开始时叶片有黄白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斑点,严重时病部变成红褐色。最后叶片干枯,植株衰老死亡。锈病多发生在高温条件下,多阴雨、田间湿度大发生严重。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品种,施足有机肥,磷钾肥不能缺少,苗期中耕蹲苗,促植株健壮生长。
药物防治 用腈苯唑24%悬浮剂18-75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连喷2-3次,隔5-7天一次。也可以用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剂3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还可以用43%戊唑醇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间隔期为7天,连喷2次。
炭疽病
豆角炭疽病在多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严重时形成红褐色病斑,病斑绕茎一周,植株即死亡。
农业防治 增施有机肥,苗期多中耕松土,少浇水。培育壮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溴菌腈500倍液喷雾,隔7-10喷一次,连喷2-3次。
病毒病
豆角病毒病表现为叶片黄绿相间或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也有出现皱叶、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等症状,致使花小结果少。幼苗染病植株细小,甚至死苗。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苗期田管,做好蚜虫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药物防治 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喷雾,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常喜良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