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听觉盛宴”折射消费场景更趋多元
文章字数:770
  前不久,一则“耳朵经济火了”的话题引发热议。所谓“耳朵经济”,是指以音频内容为核心,通过广告变现、订阅付费、品牌合作等方式实现商业盈利的经济形态。继短视频、电子图书之后,播客以崭新面貌在各大平台迅速火起来,开辟出新的“风口”赛道。
  近年来,播客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多点开花,广受消费者喜爱。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中文播客节目数量比2021年增长6倍。据《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中文播客的听众数已超过2.2亿,相当于每10个网民中就有2个在听播客。
  当下,“耳朵经济”新赛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贴近消费需求是重要原因。通勤路上、用餐时、睡觉前……如今,越来越多人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播客。从“吸睛”到“抓耳”,播客作品以其独特的陪伴感和松弛感,为人们带来“听觉盛宴”。与视频呈现不同,播客作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将音频内容融入智能设备终端,实现了语音控制和互动的新样态,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听觉文化让人们看到了消费场景创新的更多可能。通过浏览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音频平台,可以发现,听一期播客的时长在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不等。目前,各平台发布的播客作品涉及领域广泛,有商业、财经、人文科技等内容,也有校园、都市等题材,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音频内容。如今,全时段、全场景的有声生态正逐步形成。
  同时也要看到,当下播客产品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播客平台要充分利用声音媒介的独特性,将音频内容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中,以更好的陪伴效果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黏性。创作者应持续挖掘垂直领域内容,推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高质量节目,吸引更多听众。同时,还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如付费节目、跨界合作等,促进“耳朵经济”可持续发展。
  “耳朵经济”的出圈不仅展现了音频内容的潜力,还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期待“耳朵经济”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郝颖
发布日期: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