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返青吐新绿 人勤春早绘“丰”景
文章字数:1,029

当前,秦东大地沃野满眼青绿,小麦陆续开始返青,春管春耕进入关键时期,处处可见农人在麦田里忙碌的景象。
2月11日,在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种植大户柳路路一大早就溜达到村子北边的麦地里。“追肥年前基本结束了,这两天正在进行春灌,今天基本上就能结束。”柳路路蹲在地里,随机取了几株麦苗,剥开外层的“冬衣”,可以看到麦苗内芯已经长出新叶。
“现在苗齐根壮,精细化的科学春管肯定会为今年丰收增产打下基础。”柳路路对现在的长势颇为满意。
柳路路的另一个身份是临渭区阳光利民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官道镇,他是非常有名的种粮“好把式”,不光自己种了2000余亩地,还在周边发展了1.4万亩“订单种植”,托管土地近3万亩。
“水大肥足未必能多打粮,用心对待土地、科学耕种管理才是丰产丰收的关键。”柳路路说,这是他多年来和粮食打交道的心得。
为了种好这些地,柳路路请了多名种粮能手负责田间日常管理。“农技专家经常在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指导我们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柳路路说,“我流转的这些地都是高标准农田,水、渠、路配套都好,加上‘伟隆169’这个小麦品种抗病性和抗冻性都非常好,让土地高产有了保障。”
官道镇位于关中灌区,全镇耕地面积7.8万亩,2024年9月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吨粮镇”。目前,官道镇22个村种植面积超50亩的种植大户有98户,超100亩的种植大户有61户,粮食规模化经营达1.5万亩以上,正在全力建设7.3万亩高标准“吨粮田”。
“今年我种的这片小麦,长势超出想象得好。”在位于西纵路赵东村的一片麦田里,李平静正打开田间自动喷灌设备的阀门给田里的小麦浇水,他告诉记者,以前用大水漫灌,费时费力不说,浇灌也不均匀,现在用上自动喷灌,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完成浇灌工作,还能控制水量,让田间作物及时“喝”上水,解决了大田的粗放灌溉。
2024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李平静回到家乡,成立了陕西瑞辉翔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种植粮食面积230亩,建设农业节水喷灌设施覆盖101亩。
“通过喷灌的方式,不仅省水、省时、省人工,去年这块地的玉米亩产量超过1500斤,比其他地块高出200多斤。”赵东村党总支书记王朝利说,赵东村是官道镇最西北的一个粮食种植大村,拥有耕地4400亩,种植小麦3500亩,李平静的科技创新在粮食单产提升上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要抓好有利时机,科学做好田间管理,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看着嫩绿的麦苗,李平静心里充满希望。 任晓彤
发布日期: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