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于文海:多措并举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文章字数:528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秦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此,省政协委员于文海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机制》的提案,为这片大山的长久安宁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
  于文海指出,当前秦岭生态保护在管理机制上仍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畅的问题。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导致保护工作陷入“有人干事没人管事”的尴尬局面。
  “一些生态破坏行为发生在区域交界地带,因协调困难,治理进展缓慢。”他说,亟需建立高效的统筹机构,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区域联动,形成全域保护的“一盘棋”格局。
  另外,资金和技术短缺是限制秦岭生态保护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于文海认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而现有财政投入难以满足保护需求。他建议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尤其是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生态保护中贡献力量。
  科技是保护秦岭的有力“武器”。于文海提议,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团队,集中攻关尾矿库治理、污染修复等技术难题,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于文海还建议通过科普教育、公益活动和新媒体传播,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格局。 本报记者 庞玲玲
发布日期: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