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亚非:云网融合 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攒劲”
文章字数:1,926

在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强化数字赋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官亚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电信行业将锚定目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通过资源聚合、数据贯通、产业融智,全面助力数字陕西,加快建设网络强省。
打造全省算力“一盘棋”
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
近年来,陕西电信扎实践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使命,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网络,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
去年年初,中国电信与陕西省政府正式签署了《数字化赋能科技强省建设》合作协议,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行业数字化创新以及数字政务领域四大方面深化合作。
如今,中国电信在陕西已经建成了5G近5万站、千兆光端口超41万个,5G及千兆实现省内全覆盖。同时,以“双万兆”城市、新型数据算力、量子安全算力专网、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陕西电信不断向“新”而行,汇聚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目前,全省算力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也非常有限,特别是陕南、陕北偏远地区。”为此,上官亚非将《资源聚合、数据贯通、产业融智,强劲陕西数字经济发展动力》的提案带上了今年“两会”,建议政府统筹、各方参与,强化资源聚合,打造全省算力“一盘棋”。
“建议由政府统筹、各方参与,运用高速泛在的网络、统一调度的平台、安全可靠的屏障,将各方算力资源有效整合、灵活调度、按需使用。”上官亚非说,这样能够打破算力鸿沟、实现自由流通,从而构建覆盖陕西“连接+算力+能力+数据+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
织密数据贯通“一张网”
点燃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陕西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数字经济规模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是驱动产业变革、创造价值效益的源泉,数据如何“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成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数字陕西”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陕西电信积极打造云端信息“高速路”,以“云+网”为核心,以“智+算”赋能,构建云、网、智、算融合体系的数字经济基石,打造了纵深覆盖的信息大网,提供一体化基础网络设施保障。“我们还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加速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了数字化平台与行业大模型的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上官亚非介绍说。
“目前,数据孤岛依然是突出问题,数据的共享机制还不健全、产权责任还不清晰、市场规则还未完全建立,数据的存储、传输、安全等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上官亚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应当借鉴海南等省份经验,强化数据贯通,织密互联互通‘一张网’,建立可信流通体系和交易平台。”
就在今年1月7日,陕西电信与西咸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秦创原总窗口为依托,共建西咸数据要素交易所,打造陕西数据交易中心,致力成为西北数据交易中心,力争成为服务全国的数据资产流通交易枢纽。
拧紧数实融合“一根绳”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新翅膀
机械臂在生产线轻盈跃动,高效执行着精密任务;AGV物流车穿梭其间,自动化输送有条不紊;立体化仓库内,智能分拣系统精准无误,宛如拥有超凡洞察力的“火眼金睛”……近年来,依托网络、技术、数据优势,陕西电信加速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携手政府、企业、高校共筑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等行业数智化平台,拓展5G行业应用40余个,落地5G专网项目200个。
“数实融合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上官亚非表示,电信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数字平台技术优势,推动5G、云计算、AI技术、信息安全、行业数字平台与省内支柱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
“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上官亚非表示,陕西电信将持续深化开放包容的生态合作机制,持续深度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工作,利用好陕西的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成立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推动AI、量子、6G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本报记者 庞玲玲
发布日期: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