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驴得水》
黑色幽默视域下的人性剖析
文章字数:2,575
  电影《驴得水》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并由二人执导及编剧,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被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评为“2016年度十佳华语电影”。该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山村,校长孙恒海带着他的女儿与其他四位教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学校来办教育,他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出一系列荒诞的故事。影片是黑色幽默类的喜剧,在笑点的背后隐藏着荒诞、绝望与残忍。笔者和观影者观看着这部在偏远山村上演的“如何吞噬人性”的戏码,当人性在现实的碰撞下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一)利益面前的人性扭曲
  在利益面前班杜拉的道德推脱理论凸显了作用,个体在做出不道德行为时会通过各种认知机制来减轻自己的道德责任,赋予有害行为其他有价值的目的,影片中的校长孙恒海和裴魁山在为自己获取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而寻找借口。
  校长孙恒海——为了实现初衷不断妥协。孙恒海起初怀揣着梦想带领其余五人来到这里为乡村教育事业做贡献,虽然条件艰苦,影片中指出他们的生活用水是要用驴车从别处拉来的,但是几人努力办教育,自得其乐,影片开头孙恒海还提出要设置奖学金鼓励学生上学。但是特派员的一封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为了让吕得水的真实身份不被发现,孙佳找来了修锁的铜匠,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从默许张一曼“睡服”铜匠到目睹所有人在铜匠的胁迫下辱骂张一曼,最后在特派员的强权下,不得不让女儿孙佳与铜匠假结婚,为了所谓的办学初衷孙恒海一味妥协,不断突破底线,成为了悲剧的推动者,把刀子挥向了弱者。
  裴魁山——爱而不得就毁掉。裴魁山与张一曼的相处中,被她的言语撩拨,逐渐喜欢上了她,面对张一曼的拒绝,裴魁山依然相信凭借自己的陪伴和一腔热情迟早会打动张一曼。但是随着吕得水谎言的打破,张一曼为了让铜匠同意拍照,配合他们演戏,采取了“睡服”的办法,裴魁山站在屋外听着二人的床第之声,他觉得自己被背叛了,求而不得由爱生恨,再次出现时他在夏天穿上了一件貂皮大衣,在这层动物毛皮之下,内心的丑陋一览无余,不放过一丝羞辱张一曼的机会,他用最恶毒的话来维持自己作为男人的体面,褪尽人性,一句“你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来绑架我的利益”,从前那个愿意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来支持校长的奖学金计划的裴老师不复存在了,只剩一个利益至上的裴魁山。
   (二)权力压迫下的人性屈服
  权力如同巨大的阴影,会让处于弱势的人放弃自身意志,压抑道德良知,展现出人性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影片中的周铁男为了生存,将自我掩埋,人性被权力扭曲。
  周铁男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耿直,性格火爆的角色,面对不公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当校长提出让大家用工资捐钱时他第一个支持;当驴棚着火时他也是第一个冲出去;当铜匠报复张一曼要求所有人辱骂她时,裴魁山用的是最恶毒的话,而周铁男指桑骂槐,给予铜匠一击;当铜匠和特派员要剪张一曼头发时,他最大程度地威胁着他们;当他们要去杀驴时,他直接拿着刀站在门口拦着要出去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男性角色“死”在一声枪响中,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他变得唯唯诺诺,贪生怕死,活下来的只是那个肉体的他,象征着权力的子弹使这个勇敢正义的男人屈服,站起来的他只是一副奉承虚伪的躯壳。
  (三)欲望膨胀与暴露的人性之恶
  
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有“好利”等恶性,当欲望膨胀时,这种恶便暴露无遗,影片中铜匠对于财富、权力的贪求,让他丧失了道德,人性的丑恶在无尽的追逐中展露无遗。
  铜匠——与生俱来的劣根性的自然爆发。影片中铜匠的出场是教育部要派特派员来视察学校工作,明确要求要见到吕得水老师,所以铜匠被孙佳找来救场,冒充吕得水老师,与张一曼的交流中对她魂牵梦萦,但是当铜匠的老婆找来时,张一曼却说她只是把他当牲口,这句话狠狠地刺痛了铜匠,于是他和裴魁山穿着同样的貂皮大衣再次出现时,开始变得自私,狠毒,无耻,利用自己“吕得水老师”的身份获取更多的利益,狐假虎威,展现出了人性中贪婪、丑恶的一面,然而他又丑态毕露,当特派员举起枪的时候,他被吓得跪地求饶,将所有的责任推给其他五位老师;当外国人在他的“葬礼”上提出要带他的未婚妻孙佳回美国时,他立刻“活”了,让观影者啼笑皆非。正如周铁南讽刺他的话“牲口就是牲口!”一个卑微的“牲口”一样的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本性中的恶立刻就被激发出来。
  (四)女性角色的困境与人性的挣扎
  影片通过两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张一曼被传统道德观念束缚,被男性的权力压迫,孙佳被亲情所羁绊,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张一曼——被人性黑暗吞噬的牺牲品。她善良,为了多招学生愿意捐出自己的工资,一针一线给大家做校服;铜匠坚决不肯照相,她去“睡服”他;铜匠老婆来闹,为了学校安宁,她站出来承认;她想活得无拘无束,“我想自在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没有人管我的地方”,享受着性爱自由,思想超前,却与时代格格不入。然而这样的她依然遭受迫害,校长孙恒海所谓的以大局为重是在牺牲她,裴魁山和铜匠用最不堪的言语报复她,使她伤痕累累,又被迫扇自己耳光来让铜匠平息怒火,甚至被剪去自己的头发,在镜子面前彻底崩溃,最后又险些被侵犯。女性的苦难来自男性的压迫,张一曼享受的性自由是在撼动男性的权力,所以她注定是悲剧的,是时代的牺牲品,追求的自由被剥夺,被非人性化地对待,结尾的一声枪响,她以生命为代价,继续追求着不受束缚的自由。
  孙佳——绝望中的光芒。孙佳在一众利益中沉浮的人群中是最清醒的一个,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在驴棚着火时毫不犹豫地用辛苦打来的水救火,不满于父亲吃空饷的行为,铜匠要杀驴时她奋力阻拦,但所有事她都无能为力,救不了着火的驴棚,也救不了深陷谎言中的众人,试图阻止父亲和其他老师的错误行为,但在强大的压力和亲情的束缚下,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是人性在面对亲情和正义时的艰难抉择。她在结尾说出了一句震耳发聩的话“如果过去的都这么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糕”,孙佳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瑕,却也是整个故事中的一抹亮色,她的存在让观影者在绝望中看到了光明。
  电影《驴得水》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在极端的情景中将人性的复杂凸显出来,丑恶、贪婪、懦弱、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利益面前编织的谎言,错乱的针脚遮不住隐匿的真实,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影片也在一片唏嘘感慨中落幕了。
 高若璇 臧文静
发布日期: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