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元可定制的珠宝鉴定书注了多少水分
文章字数:753
花几十元就可随意定制“珠宝鉴定书”。据报道,近日,记者将某消费者网购的多款低价珠宝,送往“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进行二次鉴定。结果显示,其98元购买的“和田玉(碧玉)”无事牌成了玻璃挂坠,59元购买的玛瑙手镯成了玉髓首饰。明明附带有鉴定证书,有钢印,有鉴定机构网址,还可扫码查真伪,为何却是假货?这背后,实际潜藏着一条制假鉴定证书产业链。
而网购平台上打着“珠宝鉴定”旗号,制售假鉴定证书的网店不在少数,一张假证售价从20元到100元不等。“你只需要发送实物照片,产品重量自己估算,你要什么鉴定结果,证书就写什么结果。”网店客服的直言,道出了假鉴定证书的生意经,也暴露了珠宝鉴定书造假已到了无需遮掩的泛滥地步。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专业门槛等,很难判断珠宝的真伪和价值。鉴定证书成为他们辨别真假最直观明了的凭证。鉴定证书造假,且公然售卖,不仅辜负了消费者信任,严重扰乱了珠宝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
检索发现,类似乱象并非一时偶发。早在2019年,有媒体就做了珠宝鉴定证书造假调查,发现有机构未见实物就出证,借着假证书,大量假珠宝摇身一变有了“真身份”。假证书持续有市场,一直有商家借此牟利,说明相关责任方依然有履职不到位的地方,其中暴露出的监管和审核漏洞,需尽快补上。
对此,需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巡查机制,尤其针对这类售卖行为多发生在网上的特点,不断延伸网上对相关问题的监管触角,及时查处涉事商家,遏止乱象蔓延。
针对这一行业暴露出来的、且持续存在的问题,平台也有必要考虑加大人工审核力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假证书在平台肆意售卖,这本身是维护平台良好商业生态的题中之义。
对消费者而言,在购买珠宝时,也需多些“打假”的意识,同时不过分依赖鉴定证书,不轻信低价促销。 迟道华
而网购平台上打着“珠宝鉴定”旗号,制售假鉴定证书的网店不在少数,一张假证售价从20元到100元不等。“你只需要发送实物照片,产品重量自己估算,你要什么鉴定结果,证书就写什么结果。”网店客服的直言,道出了假鉴定证书的生意经,也暴露了珠宝鉴定书造假已到了无需遮掩的泛滥地步。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专业门槛等,很难判断珠宝的真伪和价值。鉴定证书成为他们辨别真假最直观明了的凭证。鉴定证书造假,且公然售卖,不仅辜负了消费者信任,严重扰乱了珠宝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
检索发现,类似乱象并非一时偶发。早在2019年,有媒体就做了珠宝鉴定证书造假调查,发现有机构未见实物就出证,借着假证书,大量假珠宝摇身一变有了“真身份”。假证书持续有市场,一直有商家借此牟利,说明相关责任方依然有履职不到位的地方,其中暴露出的监管和审核漏洞,需尽快补上。
对此,需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巡查机制,尤其针对这类售卖行为多发生在网上的特点,不断延伸网上对相关问题的监管触角,及时查处涉事商家,遏止乱象蔓延。
针对这一行业暴露出来的、且持续存在的问题,平台也有必要考虑加大人工审核力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假证书在平台肆意售卖,这本身是维护平台良好商业生态的题中之义。
对消费者而言,在购买珠宝时,也需多些“打假”的意识,同时不过分依赖鉴定证书,不轻信低价促销。 迟道华
发布日期: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