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基层减负除顽瘴痼疾
文章字数:1,213
从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纠治“小马拉大车”、推动权责一致权能匹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切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将为基层减负上升到党内规范的高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折不扣抓好基层减负工作,切实激活基层干事创业的源动力。
打牢思想基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根
罔顾实际大搞“面子工程”“拍脑袋”决策上马“政绩工程”、简单粗暴以“军令状”推动工作开展……这些以“面子”取代“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的“病灶”,根源是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若干规定》为药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身作则反对形式主义,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少做装点门面、寅吃卯粮、劳民伤财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铸牢任务链条,杜绝层层加码、层层推诿之为
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矛盾问题最多、工作压力最大。要想让“终端”更高效、“末梢”更敏锐,就要防止“加压过载”“升温过热”。要为考核评估“瘦身健体”,简化考核流程、优化考核指标、压减考核频次,变听汇报、看材料为察民情、看实效,让考核“指挥棒”更有力,把干部从繁复的迎检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要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为基层减政赋权,让基层有权办事,让基层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严格规范属地管理,从制度上遏制“层层甩锅”,避免“小马拉大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贯彻《若干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对标对表、靶向施策、汰冗存精,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完善赋能举措,激荡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之气
减真负,方可轻装上阵;加满油,才能行稳致远。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处着力解难题,突出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工作导向,真正做到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深入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跑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加速度”;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权等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让基层发展“锅里有粮”心不慌,使得上力,发得上劲;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讲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将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机结合,让干部才能与岗位需求“双向奔赴”,推动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为基层减负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立行立改”和“长期坚持”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李沐远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将为基层减负上升到党内规范的高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折不扣抓好基层减负工作,切实激活基层干事创业的源动力。
打牢思想基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根
罔顾实际大搞“面子工程”“拍脑袋”决策上马“政绩工程”、简单粗暴以“军令状”推动工作开展……这些以“面子”取代“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的“病灶”,根源是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若干规定》为药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身作则反对形式主义,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少做装点门面、寅吃卯粮、劳民伤财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铸牢任务链条,杜绝层层加码、层层推诿之为
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矛盾问题最多、工作压力最大。要想让“终端”更高效、“末梢”更敏锐,就要防止“加压过载”“升温过热”。要为考核评估“瘦身健体”,简化考核流程、优化考核指标、压减考核频次,变听汇报、看材料为察民情、看实效,让考核“指挥棒”更有力,把干部从繁复的迎检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要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为基层减政赋权,让基层有权办事,让基层干部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严格规范属地管理,从制度上遏制“层层甩锅”,避免“小马拉大车”。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贯彻《若干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对标对表、靶向施策、汰冗存精,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完善赋能举措,激荡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之气
减真负,方可轻装上阵;加满油,才能行稳致远。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处着力解难题,突出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工作导向,真正做到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深入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跑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加速度”;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权等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让基层发展“锅里有粮”心不慌,使得上力,发得上劲;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讲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将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机结合,让干部才能与岗位需求“双向奔赴”,推动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为基层减负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立行立改”和“长期坚持”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李沐远
发布日期: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