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头雁” 领航展宏图 乡村振兴正当时
榆阳区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典范
文章字数:3,664







  在榆林市榆阳区这片充满无限潜力的广袤乡村大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大戏正精彩上演,而其中的主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们,正以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引领着这片土地迈向繁荣昌盛的新征程。他们的奋斗历程,不仅是个人逐梦前行的生动演绎,更是榆阳区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真实映照。
  “头雁”高飞 产业盛景绘新篇
  “西梅李”在榆阳沙地傲然挺立,丰硕的果实诉说着坚韧与希望;“杂粮王”“沙盖妹”“干炉姐”等本土特色农业品牌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市场的浩瀚星空;“葡萄哥”“领头杨”等带头人则似明亮灯塔,指引着村民们奔赴富裕的彼岸。这些生动事例,皆是榆阳区“头雁”们在乡村产业振兴浪潮中拼搏奋进的鲜明印记。
  近年来,榆阳区深刻洞察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密码,深知产业是根基,人才是关键要素。依据《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榆阳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密携手,在全国率先开启“头雁”培育工程,匠心独运地推出“三段式培训”模式,恰似神奇魔杖,挥动间让政策、人才、科技、信息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如涓涓细流汇聚乡村,成功铸就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的光辉典范。
  自2022年以来,榆阳区充分挖掘自身科教资源富矿,全力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计划,精心构筑“头雁”培育“321+N”模式。历经三年的砥砺深耕,已成功雕琢出200名卓越的“头雁”。在此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三段式培训范式和“三三三”机制,仿若珍贵宝藏,为全国“头雁”培育奉献出极具借鉴意义的“榆阳方案”。这些“头雁”化身强劲引擎,推动317个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助力2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和初加工企业蓬勃崛起,带动3000多名农户踏上富裕康庄大道。
   校地携手 “头雁”羽翼渐丰满
  4月16日,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准时开启知识殿堂之门。50名壮志凌云的“头雁”学员满怀憧憬与热忱,踏入校园,开启他们意义非凡的“三段式培训”奇幻之旅,为榆阳的“百千万工程”注入灵动智慧与磅礴力量。
  所谓“三段式培训”,宛如精心编排的成长三部曲。首部曲,学员们仿若求知若渴的学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堂上尽情沐浴理论知识的光辉,同时对自身产业发展与带动能力的短板进行深度“扫描”,精准定位,明晰前行方向。中篇曲,学员们回归熟悉的乡土岗位实践探索,并借助线上学习平台,在产业导师与专业导师的悉心点拨下,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于产业发展策略谋划与农户带动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实现能力跃升,成功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沟壑。终曲,学员们再度返校接受更为精深的线下培训,在专业导师的陪伴下迎接成果答辩大考。通过答辩,他们进一步梳理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蓝图,使其更具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为未来产业腾飞筑牢根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知名教授张启翔在“头雁”培育进程中贡献卓越智慧,他介绍道:“我们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专业导师,且深入学员产业基地一线,针对新产品研发给予悉心指导,助力其攻克难关,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阶。”
  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刚对该培训模式赞誉有加:“‘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这种递进式培训体系,巧妙化解了学用脱节顽疾。学员们得以将培训所学高效转化为实际成果,‘双导师’团队全程保驾护航,确保所学知识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切实保障培训效能最大化。”
  在这般科学高效的培育机制催化下,该区已连续三年针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精准定制化培育,一批又一批“头雁”脱颖而出,形成“头雁领航、群雁和鸣”的蓬勃盛景,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活力,让榆阳乡村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
  群雁齐舞 振兴热潮涌乡间
  2023年9月,第30届杨凌农高会的璀璨舞台上,首次亮相的“头雁”专题展成为全场焦点。榆阳区,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头雁”培育项目的先锋县区,荣耀担当主角。来自榆阳区的20名“头雁”们,满怀豪情壮志,携自家企业或合作社的精品“拳头产品”惊艳登场,全方位展示榆阳区“头雁”培育的卓越成就。
  展台上,巨型瓜、乔坊浑酒、芝麻香瓜等特色展品散发迷人魅力,而荣获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殊荣的“榆阳米茶”“榆阳香瓜”“鱼河大米”等更是光彩夺目,它们从多元视角呈现出榆阳区“头雁”们的匠心独运与拼搏精神,也让世人清晰目睹榆阳区在“头雁”培育之路上的辉煌硕果。
  强化“头雁”发展势能,充分释放其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效应,始终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核心使命。近年来,榆阳区主动出击,全力搭建多元平台、密集出台优惠政策、大幅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头雁”们精心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综合育后服务生态,宛如肥沃土壤,滋养新型经营主体茁壮成长。
  2023年5月7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联盟榆阳分会揭牌暨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上,5家企业荣膺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专家工作站牌匾,此举措仿若为“头雁”们加装超强动力引擎。通过柔性引进一批顶尖专家人才,为“头雁”们提供高端决策咨询、精准市场研判等专业服务,利刃出鞘破解发展瓶颈。同时,榆阳区精心打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强力推动联盟内部资源深度共享,促进“头雁”之间交流互鉴、协同共进,如星火燎原之势,进一步拓展“头雁”们的辐射带动半径,引领更多农户在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
  榆阳区在总结“三段式”培训成功经验基石上,深度谋划制定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重磅推出涵盖激励奖励、资金保障、产业扶持、金融服务、创业扶持等一揽子综合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恰似甘霖,将“头雁”产业项目列为优先扶持靶心,依据综合考评精准给予差异化奖补,为“头雁”们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榆阳区优先举荐“头雁”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和村级后备力量骨干人选,深度激发“头雁”们联农带农的使命感、荣耀感与担当感,使其更加笃定投身乡村振兴壮丽事业。
  利益联结 同筑富路向未来
  踏入小纪汗镇黄土梁村的塑料拱棚,丰收盛景令人心醉神迷。马铃薯错峰上市,圆润饱满的薯块似丰收的精灵,跳跃着农户们的喜悦与期盼。榆阳区旺兴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建国和农户们手持农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晕,忙碌地采收这一季的甜蜜硕果。
  李建国感慨万千地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归来后,我的种植理念仿若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我果断引入全套先进农机装备,大胆尝试引进6种特色马铃薯品种试种。如今上市的大棚马铃薯,均价比普通马铃薯上扬50%,尤其采用与辣椒轮作新模式后,每棚收益可达5000多元,真正达成增产增收双赢,这一切皆得益于‘头雁’培训赋予我的智慧与力量。”
  如李建国这般,一批又一批完成首阶段培训的“头雁”们,带着满溢的收获与坚毅信念回归岗位,他们迅速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作为,充分施展自身产业优势,紧密契合当地实际,各展其能带头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如燎原之火点燃乡村产业振兴激情,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让乡村大地处处洋溢着希望与活力。
  首批参加“头雁”培训的刘雅琴堪称典范。她积极推动政企联动合作,凭借创新思维与敏锐市场嗅觉,创新性组建陕西榆农兴科发展有限公司。她精心雕琢榆阳惠农通数字平台,创立“乡情二十里”农产品品牌,构建严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借助该平台,对全区19个乡镇和2个涉农街道的农副产品进行严苛筛选、精细培育,显著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进而整合资源,统一对外推广营销,成功引领“小农户”走出乡村,迈向广阔市场天地,让榆阳优质农副产品享誉四方。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榆阳区的深度践行,仿若坚实梁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供给强劲人才支撑。以此为依托,榆阳区大胆创新突破,踊跃推动“集体经济+伙场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匠心编织紧密利益联结网络,以坚韧纽带串联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辟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崭新通途。
  当下,全区412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种植基地”等多元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们以参与经营、合作入股、生产托管、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多元灵活方式,拓宽增收致富路径,共赴小康幸福之约。在“头雁”引领带动下,榆阳区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1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7个、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7家、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3918个。这些斐然佳绩,如璀璨星辰镶嵌于榆阳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之上,熠熠生辉。
  接下来,榆阳区将矢志不渝秉持人才优先、产业核心、产改根基、共富宗旨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打造一支与榆阳区“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度契合,能够引领乡村产业蓬勃兴盛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劲旅。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养飞跃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筑坚实人才堡垒,供给澎湃智力源泉。坚信在“头雁”引领下,榆阳区乡村振兴航程将一帆风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绚丽画卷将在榆阳大地绚烂铺展,成为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的夺目典范。 侯红雷
发布日期:2024-12-05